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019-05-30 20:24:07 松果小编
1. 言传身教,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是孩子社会行为的榜样。宋代思想家张载曾说:“勿谓小儿无记性, 所历事皆能不忘”。父母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均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父母的要从小注意对孩子责任感培养的言传身教,让他们知道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做事要说到做到、有始有终。 2. 及时反馈,强化行为 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通过模仿榜样习得的经验是否表现出来,会受到动机的影响。因此,适当的给予孩子一些引导性鼓励或在主动承担责任时给予表扬能帮助强化孩子的行为。父母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无论事情结果的好坏,只要是孩子的独立行为产生,就要给予相应的反馈。 3. 让孩子学会承担后果   有时孩子遇到困难闹情绪不想做,父母容易跟着着急,心一软就跟在孩子屁股后面收拾。次数多了,孩子便会觉得理所当然。 因此,当孩子想把解决问题的责任推给父母时,要拒绝这种习惯性依赖。此时父母的态度要坚定,而不是模棱两可,让孩子觉得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同时提醒他事情的后果,让他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反思自己的责任。 4. 抓住责任教育的时机 心理学家指出,道德情绪(内疚、羞愧)在责任行为的产生中起着很大的作用。适当利用道德情绪,就能在恰当时机引导责任意识和行为的产生。但需要适当,不可过。  例如,当孩子因为忘记做小组作业影响其他同学成绩感到内疚时,指出孩子没有承担自己那部分责任,对其他同学产生不良后果,提醒孩子这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并告诫他下次小组作业要更积极主动的完成,要尽量弥补过失。  5. 多为孩子创设实践的机会 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是需要被赋予相应情感和能力的,而且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懂得实际承担的责任。父母应当为孩子创造承担责任的机会,可以是带路、拎东西、做简单的家务,或是听歌谣讲故事。当孩子有了宝贵的“责任”的体验,他的的责任意识自然会得到强化。 此外,父母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向孩子“示弱”,求助于孩子,让他帮忙。很多时候,孩子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建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而这种自尊心和自信心又有助于孩子责任意识的内化。不妨创造这样的机会,让孩子去表现,既能令孩子感受到自我的价值,又能避免孩子自私自利,以自己为中心。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