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心理疾病

2019-05-14 10:22:47 松果小编
全民科普,全民重视,积极预防,避孕套的普及,性病越来越少了,性病科快失业了😁。大家对自己身体的重视本是好事,但是过度焦虑担心和紧张就成了坏事了。高危后适度焦虑是人之常情,但是很多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就惴惴不安。 很多患者在一次高危性行为之后就控制不住的担心自己患艾滋病,然后就保持着高危半月后每周检查一次的频率去反复检查,反复到疾控中心和医院去咨询,反复去网上检索,学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然后自我心理暗示并对号入座,担心抗体明天才会出现,担心护士操作把血液拿错了,担心检验出现误差,担心遇到熟人,担心医生敷衍,焦虑本身会使人出现口干、干咳、恶心、厌食、乏力、嗜睡、盗汗以及体重下降,这个时候如果再碰巧遇上感冒,皮肤病,那就天塌下来了,对恐艾症的患者来说,这些都是自己患上艾滋病的预兆,这会进一步加重他们的焦虑,焦虑又会进一步的加重躯体不适,这会让患者进入一个不良暗示的恶性循环。恐艾症其实就是疑病症的一种特殊形式,“疑”的这个“病”就是艾滋病。对于自身行为的谴责、悔恨和惩罚可能是部分患者对AIDS恐惧背后的驱动力,所以心理疏导比反复做检查更有效。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