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亲密依恋?

2019-04-27 15:29:13 松果小编
培养亲密的依恋关系其实是人在幼儿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 依恋是由儿童与母亲的共生关系而引发的一种亲密关系,心理学理论认为在孩子刚出生的头两个月,婴儿处在原型自恋的状态,类似一种封闭,对于外部的世界浑然不知。这个时候的婴儿享受着欲求与满足。是母亲的爱抚、温暖、怀抱和哺乳,让孩子从自体自恋转向客体依恋,开始感知外部世界,感知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感知身体的边界。 如果母亲性格强硬、动作粗糙、情绪状态不好,对孩子的管理照顾疏忽,让孩子处于饥、渴、冷、湿等不安不舒适的状态,或者母亲不愿意亲自陪伴孩子,把孩子寄养于别处,甚至出现虐待孩子,那么孩子就很可能很难与人形成良好的依恋,心理发展延续甚至会出现自闭倾向。 有很多不能形成依恋的孩子,在成长中慢慢出现了边缘型人格障碍或者自恋型人格障碍等。 所以说,孩子出生后的前三年特别第一年特别重要,母亲的接纳、喜欢、拥抱、躯体抚慰和精神关注,将促进孩子与母亲形成信任、安全、温暖的关系,这样的依恋关系能让孩子变得健康、活泼、开朗、自信和自尊! 另外,很多母亲也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因为自己没有经验、工作繁忙、住房环境不好等而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其实心理学低估了上帝所赐给婴幼儿的心理能力和本能,上帝在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特殊的旨意和使命,绝大多数婴幼儿都有主动与环境适应的能力。在没有语言的时候,他们努力用笑、眼睛的追随、手舞足蹈、哭等来表达内心趋向,讨好并控制母亲或者照料他的人。母亲或者养育婴孩的人不要挫败孩子这样的努力,要给予必要的回应可以鼓励并激发孩子努力发展与人的交流和建立亲密关系。 如果孩子两岁前母亲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与孩子形成好的依恋怎么办? 并且已经出现了一些心理发展问题又该怎么办呢? 其实也不要过于焦虑担心,儿童的发展其实并不像精神分析里说的那样绝对,只要孩子尽早回到父母身边(五岁之前越早越好),父母亲能给予孩子无条件的接纳、欣赏,并适当增加与孩子的温暖地拥抱、轻柔地抚慰、细心地照料,孩子仍旧可能重新获得与母亲的依恋。但唯一不同的是,这种依恋关系建立的时间可能要比普通孩子更长一些!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父母形成深层依恋的孩子有哪些特征? 1.依恋关系好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中会表现的开朗活泼,有自信自尊,懂得爱别人,能与别人“共情”,没有暴力倾向,善良,宽容,知道自我的边界,界限比较清晰,不对别人过度的要求。 2依恋关系建立比较好的孩子能正确解读父母教育自己的信息,打得也骂得,孩子不会忌恨父母,一般也不会让父母太伤心。而依恋关系不够的孩子打不得也骂不得,因为父母这种做法会激发孩子内心深处对父母的不信任。 ☆和孩子重建依恋关系时,一定要注意的是: 1.当孩子回到父母身旁需要重建依恋关系时,父母对孩子身上的某些行为、特征、习惯不满意时,不要忙着纠正孩子,这会让孩子觉得很糟糕没有安全感。好开始建立依恋关系的一大段时间里,最好不要严厉批评孩子,如果什么事非说不可,可以类似这么说:“妈妈很支持孩子你的做法和你的想法,不过妈妈还有另一种方法,你想不想试试?” 如果急于向孩子或者让孩子表达亲密感,结果可能会遭到孩子的拒绝,引发大人的挫败感和孩子的焦虑害怕。 另外不要拒绝原来曾与孩子形成依恋的人,比如老人或者阿姨,如果嫉妒孩子对那个人太好,会让孩子在客体关系中产生混乱的感觉!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扔掉孩子随身携带的旧手帕,毛绒玩具,漫画书……,给他买更好的。其实,这些东西对孩子内心的平静很重要,是一种对父母依恋的替代品,要暂时保留,耐心地等候孩子给你建立好了依恋关系对它们失去兴趣! 父母要用一种平和、坚定、温暖的心和爱去引导孩子,孩子会慢慢地投入到父母爱的怀抱中,完成儿童时期的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依恋! 愿上帝保守赐福你的孩子!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