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脾气的根源不是孩子 而是家长内心深处的 这三种「感受」

2019-04-26 17:12:18 松果小编
哈佛心理学家张璐说,“心理学上,专业的情绪管理中,愤怒是一种「次级情绪」,也就是这种情绪是由其他的「根源情绪」引起的。” 家长生气的原因其实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家长心理底层的这三种感受:羞耻感、恐惧感、愧疚感。 ① 羞愧感 为什么考这么差?脑子被猪啃了吗?为什么别的孩子能做到、你不行?怎么这么笨? 当孩子任性、不听话或成绩差时,家长的羞耻感引起的愤怒: 羞耻感是一种“自我评价情绪”:孩子是什么样的人,代表了我是什么样的人,孩子的成功与失败,意味着我的成功和失败,孩子成绩不好,我会很没有面子、很丢人。一感觉到丢脸,家长的火就上来了。 羞耻感会让人很难保持冷静和客观,不自觉地强迫、控制孩子,有时候我们不经意流露出的语气,都会让孩子们接收到讯息。 ② 恐惧感 要迟到了,还在磨磨蹭蹭,早干什么去了?!这么简单的题还做不出来,将来能考上好学校吗? 现代家长都焦虑,焦虑的本质就是恐惧,害怕孩子不如别人、自己不如别人的父母。家长心底担心孩子不能对自己负责,需要大人为她负责,对孩子未来的担心、着急、焦虑,而对孩子发脾气。 ③ 愧疚感 “整天都要买这买那,你要花多少钱才够?! 当孩子提的要求家长没办法满足,家长感到愧疚、难受,感觉对不起孩子,这是愧疚感带来的愤怒。 当孩子想要买什么东西、做什么事情,家长可能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办不到,难过,进而无法处理自己的愧疚感,就极力地否定孩子的需求,认为孩子提这样的要求是不对的,甚至认为孩子无理取闹,把孩子指责一番。 任何人都可以变得愤怒,这是很容易的。但是要向对的人,以适当的程度,在对的时间,为了正确的目的,使用有效的方法来表达愤怒,这是很不容易的。 ——亚里士多德 大人应该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下次控制不住,想要发火的时候,请自我觉察一下,有没有察觉到没面子、焦虑、悲伤,这些情绪是来自于自己,而不是孩子,才能够真正从底层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慢慢地会发现,我们已经能心平静气地跟孩子沟通了。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