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动不动就焦虑?

2020-03-04 22:24:04 松果小编
昨天有朋友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动不动就因为一点小事心情不好,甚至抑郁,是不是心理素质不好?怎么才能养成积极乐观的性格呢? 其实,这与每个人内心敏感的位置不一样。如同一根圆木突然从天而降,个子高的、位置正好的那些人首当其冲,其它位置较偏的人几乎不受伤害。我们能说,是那些个子高的、位置正好的人“心理素质差”吗? ​​​ 再往下分析:第一个话题,“每天为了一点小事心情不好,抑郁”,既然用到“抑郁”这个词,那这些小事对这个人来说很重要,大概是四两拨千斤的影响,但我相信这里说的“抑郁”是指一种情绪,不太好受的情绪,负面的情绪,而不是真的“抑郁情向”,撕下标签,做一些正念冥想,对这些朋友会很有帮助; 第二个话题,“变成一个积极乐观的人”,这是个伪命题。人生来气质决定的性格并不能轻易就变成另外一种性格,且没有必要转变。我们可以说这个人的性格适合做什么,或者我喜欢这个人的性格,并不能说“你这个性格不好,你换一个性格吧”,这是不尊重的。 最重要的是,“积极乐观”是一种生活状态,不是一种性格。 欧文·亚隆教授提出过一个“100分理论模型”,假设一个人只要达到100分就会患上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而构成要素简单概括为:生物遗传 + 现实压力。有些人很不幸,可能生物遗传性太重,如在70~80分之间,那么他在面临日常生活的微小压力时,这压力哪怕只有20分,也可能会突然发病;其余大部分的人,只具有一定程度的生物遗传性,如20分,只有在重大压力的刺激下(80分~90分很大程度上源于扭曲的、令人痛苦的人际关系)才会引发精神病。 因此,在面对疫情期间寻求心理援助的朋友时,我们提供帮助的功能首先是提供支持,帮助他们避免一部分压力,然后再引导他们学习管理压力,把“现实压力”那一块的分数降一降,这样一来,无论人的生物遗传性占多大比重,只要总分数能保持在100以下,就能有效降低严重焦虑、抑郁的可能性。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