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各位家长朋友们: 下午好!感谢大家收看这次直播。能在这个特殊时期给大家上这一节课, 我感到很荣幸,同时,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心理工作者的责任。首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是赵老师,是咱们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2013年开始,陆续参加了一些专业系统课程的培训,如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张海音老师的精神分析精品班,徐勇老师为期两年的认知行为连续孵化项目培训,以及严和来老师儿童精神分析理论课程,目前正在参加的是中法“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师”连续培训项目。 2020年春节前夕,一场新冠病毒感染突然发生,疫情来势汹汹,并迅速席卷全国,进而影响到世界多个国家。 怎么看待这场疫情,怎么看待武汉人民呢? 一座千万人口的大型现代化都市,自愿封城,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必将载入史册。武汉封城,为控制病毒的传播做出了伟大贡献,我们应该感谢武汉人民这种牺牲精神,说一声:“武汉,加油!” 形势汇总 现在我们来看两幅对比图,第一幅是1月23日的疫情地图,全国确诊571例,死亡17例,第二幅是今天的疫情地图,全国累计确诊70639例,现存重症10644例,死亡1772例,治愈11049例。从这一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确诊人数增加的速度非常快,疫情形势非常严峻。其中确诊人数增长最多的一天是2月13日,湖北省新增病例14840例,原因是改变了确诊标准,临床诊断病例也被纳入确诊,所以虽然看上去人数很多,其实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除了对比数据,我们还可以从网络上看到很多有关的消息,比如:新冠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什么是气溶胶传播?前几天流传的一幅关于气溶胶传播的图片,给我们诠释了气溶胶传播的可怕性。 不过,有专家回应,空气流通可以把气溶胶稀释掉,不能达到致病的浓度,所以保持空气流通很重要。 此外,还有很多消息,比如病毒在体内的潜伏期可以长达24天(终南山爷爷说,这样的例子非常罕见),没有症状的感染者也可能成为感染源,新冠病毒不怕低温,56°C以上的高温才能杀死它,目前没有特效药,有的患者没有和邻居接触也被感染,双黄连、大蒜、醋等都不能杀死病毒,酒精消毒剂可以有效杀死病毒,但是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所以,怪不得网上有人调侃:这届病毒太狡猾了! 表现与应对 面对严峻的疫情,人们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 恐慌心理 恐慌来源于人们对未知和不确定的恐惧。比如考试结束,你在等待成绩的时候,是最难熬的,当考试结果出来,你会感觉到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即使成绩并不理想,也能逐渐接受。这次疫情爆发得比较突然,而且是一种新型病毒,人们不了解它,所以有些恐慌是难免的。 恐慌是滋生谣言的温床,所以我们会看到网上出现了各种谣言,比如前段时间朋友圈疯转的“没戴口罩50秒就会被感染”和“白云社区发现晋城首例感染患者”等。还有很多人推荐一部韩国影片《流感》,其实这部影片并不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而是和韩国丧尸片《釜山行》属于同一种性质,只是一部娱乐性质的恐怖片。我们应该学会辨别,从官方渠道了解疫情变化。 良好的心态能提高人的免疫力,有人感染病毒后症状很轻,甚至没有症状,就和他们的免疫力有关。因为恐惧源于未知,所以消除恐慌心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了解真相。 首先我们要看到,国家的应对十分迅速高效,武汉封城,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全国人民积极响应配合,各省都开启了一级响应。在科研领域,仅仅一个月时间,成功分离了病毒的毒株,进行疫苗研究;2月4日,李兰娟院士发布重大科研成果,经初步测试,有两种药物能有效抑制病毒。截至目前,新增确诊病例速度放缓,治愈人数超过死亡人数,而且这些死亡病例基本集中在湖北,尤其是武汉。白岩松连线李兰娟院士,李兰娟院士回应,武汉死亡率高于全国,原因是医疗资源短缺。关于死亡率,目前统计新冠病毒致死率0.2%,远低于SARS的10%,与流感相似,传染性高于流感。关于病毒可能变异的担忧,也有专家回应,病毒传播的最终目的是与宿主共存,即使变异,致死率也会越来越低。虽然目前任何年龄都可能被感染,但是死亡病例大多是免疫力低,本来就有基础性疾病的人,只要积极治疗,一般身体健康的人不会死亡。还是在2月13日那天,武汉金银潭医院也传出好消息,他们开展康复病人恢复期血浆的输入已取得初步成果,张院长号召康复患者捐献血浆,拯救病人。 接下来我们看一组数据,据美国疾控中心“2010-2011流感季至2018-2019流感季估计流感负担”统计数据,美国平均每年约四万人死于流感。再看我们身边的数据,在整个疫情防控期间,山西无一例死亡病例。 侥幸心理 与恐慌心理相对的是,有些人抱有侥幸心理,他们低估了疫情的严重程度,盲目乐观。比如超市工作人员反复强调购物时人们要相隔一米以上,仍然有人好像没有听见,选购和排队付款时挨得很近。甚至我们还能看到有些人和公安发生冲突,比如这位在微博上火了的阿姨,就是因为不戴口罩还辱骂、殴打商场工作人员,被警察叔叔抓走了。 抱有侥幸心理的很多是中老年人,他们操作手机不太熟练,接收的信息少,转变观念困难,所以,希望同学们要多劝劝家里的长辈,尽量不要出门,出门一定要戴口罩,不到人多的地方去。 我们为什么要宅在家呢?因为治疗传染病最古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隔离。网络流传着三幅电脑模拟仿真疫情趋势图,给我们演示了三种假设的不同后果: 假设一:人员随意流动,病毒将快速传播。 假设二:控制人员流动,但不建立隔离区,病毒得到控制,但仍会传播。 假设三:控制人员流动,建立隔离区,病毒被控制,甚至消失。 虽然新冠病毒的致死率不高,但是传染性极强,即使在没有出现症状的潜伏期也可能传染,如果不居家隔离,会造成疫情爆发,导致医疗资源短缺,死亡率就会非常高。正如李兰娟院士所说,武汉的新冠肺炎死亡率高于外省,是因为在别的省份,几个医护人员照顾一个病人,而在武汉,一个医护人员要照顾几个病人。如果我们不小心防护,导致很多人感染,挤兑医疗资源,就会变得像武汉一样。 确诊病例较多的省份基本集中在我国南部和中部,但是有一个省很特殊,就是黑龙江。东三省中只有黑龙江确诊人数超过了100人,原因就是那里的人们警惕性偏低,而且有家庭聚集现象。 同学们,因为患者极多,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非常辛苦,很多人被病毒感染。当有人逃离武汉的时候,他们却心甘情愿奔赴一线,成为这个时代的“最美逆行者”。让我们去看一看他们的工作、生活吧。 (播放视频《这样的你》) 看完短片,同学们是不是都很感动?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保护好自己,不给医护人员添麻烦,就是对他们的支持。 面对疫情,希望同学们做到,既不恐慌,也不大意,在战略上要藐视病毒,在战术上要重视病毒。 麻痹心理 最初的恐慌之后,人们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应对,小心隔离,疫情防控形势已经好转。钟南山院士回应:2月中下旬将达到峰值,有望4月前结束。但是,随着防控时间的推移,人们可能会逐渐产生心理疲劳,而未来形势的好转,尤其是火神山医院院长说疫情拐点已经到来,人们会逐渐松懈、麻痹大意,开始不关注疫情变化,警惕性降低。越是在胜利前夕,越需要警惕,否则会给病毒制造可乘之机。同学们,希望我们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像一线的医护人员学习,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小手拉大手,既保护好自己,也帮助长辈提高警惕。 保持良好状态 为了抗击疫情,全国的中小学都推迟开学,小区也封闭管理了,同学们不能出去玩,不能去吃自助餐、肯德基,只能呆在家里,所以,可能会有空洞、无意义的感觉,会很无聊、烦躁、压抑。一天24小时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发生冲突也多了,会被妈妈吼,还没有地方躲着,是不是觉得要憋坏了? 怎样在疫情防控期间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呢?现在教给大家一些方法。 一、运动 运动不仅能让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而且生理学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促使大脑释放一种名叫内啡肽的化学物质,改善中枢神经的调节能力,令人感到镇静和快乐。心情不好的时候做做室内运动,你会发现情绪好转了很多。 二、作息规律 规律的作息时间能给人带来稳定的感觉,长时间没有节制地玩游戏、睡眠不规律,会影响人的内分泌,进而影响情绪。同时会激化和爸爸妈妈的矛盾,自己也会产生内疚感,降低自信感。 当然,这里给父母们一点建议,不需要太严格地制定作息时间,根据孩子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框架就可以了,否则也会适得其反,增加压力,影响亲子感情。 三、健康饮食 天天吃妈妈做的饭,同学们可能很想念炸鸡、烤串、汉堡、奶茶,网上有个段子,等疫情结束了,要把所有的垃圾食品吃个遍。还有一个段子说,除了妈妈做的饭,什么都想吃。但是,营养均衡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对抗病毒。当你觉得没有好吃的,是一种苦日子的时候,想想那句话: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同学们,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艰苦朴素的精神,听爷爷奶奶讲讲以前困难时期的故事,在网络上了解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的生活。 四、充实自我 很多中高考状元都认为:假期不是用来休息的,是用来反超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退,很多人赢在了假期,也有很多人输在了假期。 你有没有平时想学又没有时间学习的技能?机会来了! 下棋、手工、软件……学习功课累了的时候,就学一学这些早就想学的技能,既得到了放松,又提升了自我。 有句话说,“不怕同桌是学霸,就怕同桌放寒假”。学霸假期都这么努力,你好意思天天睡懒觉吗? 五、学会倾诉 生活中会有委屈和烦恼,和父母发生冲突是难免的,冲突过后,等情绪稳定下来,可尝试和爸爸妈妈沟通,学会理解爸爸妈妈,也学会努力得到爸爸妈妈的理解。如果和父母沟通比较困难,可以在网上找好朋友倾诉,在朋友那里得到理解和支持。 还有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写“心情日记”:准备一个私密的日记本,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日记本上,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哪怕是对爸爸妈妈不太礼貌的话,也可以写出来。因为心情日记的主要作用是宣泄情绪,让自己心情变好。生气的时候写出来的话,是可以不用当真的。 写心情日记除了宣泄情绪,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当然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是,可以梳理自己的思路,你会发现写着写着,有些原本想不通的问题忽然就想通了。 六、接纳 如果你想尽各种办法,还是觉得心情不爽,那就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吧。毕竟天天宅在家里,有一些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适度的负面情绪有积极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它、面对它,接受它带给我们的礼物,我们将受益无穷。适度焦虑可以使人反应更加敏捷,当遇到一只大老虎的时候,恐惧可以帮助你跑得更快。悲伤时的眼泪可以排毒,人在伤心的时候,身体会产生很多毒素,通过眼泪就排出来了。 所以,允许自己有时发脾气,也接纳爸爸妈妈有时候情绪不好。允许自己没有按计划完成任务,可以重新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 七、放松训练 给大家介绍三个放松的小练习,练习的时候轻轻地闭上眼睛,可以舒适地坐着或躺着,同时播放柔和的音乐。 1. 躺着或坐着,想象自己是一个人形的玩具气球,手脚、关节、头顶、后背都有放气的阀门,按顺序一个一个打开阀门,想象放气的过程,最后全身变成一个扁扁的薄片,软软地摊在床上或椅子上。 2. 想象自己是一个没有充气的玩具气球,有人用打气筒从阀门打气,全身各个部位逐渐充满了起,鼓起来,身体变得轻飘飘的,飘到了天花板上,然后从窗户飞出去,飞到蓝天上,被厚厚的白云裹住,整个人躺进柔软的白云里。 3. 想象自己是一个石膏人像,沉甸甸地压在床上。你的朋友走进来,想把你抬起来。他按顺序搬动你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抬不起来。 给家长的建议 1.既要关注疾病预防,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也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兴趣,要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孩子一起学习知识,一起阅读书籍,一起做有创意的游戏,陪孩子休闲、下棋、运动。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孩子。 2.和孩子一起学习防疫知识,通过官方渠道了解疫情,辨别是非,不信谣,不传谣,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 3.疫情防控期间,你可能遇到各种问题:婚姻家庭、亲子关系、对未来的不确定感等,如果有需要,可以向专业的心理热线求助。 结语 最后,感谢同学们和各位家长参与课堂,接下来是答疑时间,哪些同学有关于疫情的疑惑,可以申请连麦。 作者简介: 纸片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山西省心理学会会员 小学心理辅导教师
疫情期间的小学生心理防护 | 2月11日直播课整理
2020-02-23 19:28:37
松果小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