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分析(一)

2020-02-14 13:20:53 松果小编
该手记内容已经得到当事人的许可,且文中人物皆为虚名。 此案例仅供大家参考学习,方案只能代表个人咨询思路和理念。 求助者,女性,50岁,23号发烧,现在不发烧了,干咳,心慌,每天特别担心自己被传染新冠。尤其是玩过关游戏时更加心慌,有家人的陪伴,只是自己的担心无法诉说,有点憋住了,老公无法共情,也不敢跟自己的医生朋友说,害怕被嘲笑,以及可能被拉出去隔离,也不敢去医院检查,害怕交叉感染,怀疑和担心一直没有出口。 1. 曾经发烧,虽然退烧了,但是没有诊断,还是很担心;2. 又不敢去医院,没有办法确诊时就会左思右想,家人已经觉得完全没有问题了,所以更加没有办法理解她。3. 居住小区已经封了,无法出门,也增加了恐慌和不安。4. 老公也不能理解她,也不敢多说,想自己消化,又憋得心慌。 基于以上原因,所以求助。 针对个案情况,请各位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 我的方案: 一、心理评估:(1)社会因素:缺少家庭支持系统的帮助①有家人的陪伴,但自己的担心无法诉说,老公无法共情。②居住小区已经封了,无法出门,也增加了恐慌和不安。③老公不能理解她,也不敢多说,想自己消化,又憋得心慌。(2)心理因素:每天都怀疑和担心被感染,害怕被朋友嘲笑,去医院害怕交叉感染;发热没有办法确诊导致自己左思右想。(3)生物因素:求助者为女性,50岁;23号发烧,现在不发烧了,干咳,心慌;虽然退烧了,但是没有诊断。 二、心理分析:①首先,求助者23号便发热,已过疾病潜伏期,基本上可以排除感染的可能。②求助者为女性50岁,不排除有更年期的可能,但由于在此次疫情期间,主要考虑是心理应激反应。③求助者存在怀疑,担心,害怕,恐慌等不良情绪,但又不能够得到老公和家人的心理支持。④内心的负面情绪无法排解,老公也不能理解,也无法共情,因此出现了一般心理问题,需要我们提供心理支持。 三、心理干预措施:①倾听技术:认真倾听,共情,给求助者一个发泄不良情绪的空间;将求助者情绪合理化②新冠肺炎宣教:帮助求助者区分普通发热和新冠肺炎发热的不同,告知求助者疾病已过潜伏期,并无大碍,并给求助者提供疫情防护知识。③做“有效的”行为:戴口罩,勤洗手,不出门,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当运动。④为求助者提供放松的方法:呼吸冥想,蝴蝶拥抱,音乐疗法,转移注意力的方法...⑤告诉她要放松心情,和家人和谐相处,多沟通。⑥最后希望她每天保持好心态,祝福她幸福,健康,快乐每一天! A的方案(我的指导老师): 这个案例也是生物、心理、社会问题都有了,仔细分析觉得应该从心理上入手。 1,倾听、陪伴为主,让她慌乱的心有所寄放,让她知道有人无条件关注她,支持她,她会放松一些。 2,宣教可做为重点干预,对疾病知识和目前的形势进行宣传,疾病在可控范围内,这个季节对空气敏感也会引起咳嗽,不是所有的咳嗽都指向肺炎,她的症状很可能由于心里紧张所致,试着深呼吸,放松一下心情,看心慌会不会好些? 3,好奇她的游戏,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玩过关的游戏,是不是想要看看自己的运气好不好?如果是这样,就劝导她尽量不要把自己的情绪放在一个不确定的事件中去考量,看看自己当下能做些什么?最好是具体明确的事情,当下就能看到成果的事情,用行动缓解胡思乱想的焦虑。 4,爱人不理解先不去管他,亲密关系的模式可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先解决当下最影响自己情绪的事情,可以求助医生朋友,这个时候人人自危,朋友不会笑话你的。 5,为她感到庆幸,之前的发烧已经退了,为她祝福,祝福她平稳度过这个阶段,最后感谢她的信任,有什么问题可以再联系,我永远都在,你不是一个人。 指导老师说:我再说说我想到的,从案例来看,她对陪伴的需求也蛮重要的。另外,如果时间允许,她玩过关游戏恐慌,可以引导她思考过关游戏与她担心被感染的事件有什么联系,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她之前有没有类似情形事件发生过,看是不是过往事件影响到现在的她思维模式。如果有,处理一下。 我的思考:她对待事情的思维方式可能也有问题... 指导老师的问题:是不是过关游戏过不了关就恐慌,就如同这次疫情过不了关,有这担心呢? 我的回答:嗯哼!求助者也可能是把“游戏与现实”联想到一起了。 B的方案: 1、首先,帮她分析时间是否过了潜伏期;2、帮她分析平常时候与老公相处,老公都是什么态度。如果和现在的态度是一样的,说明她老公并没有因为发烧,而从内心去责怪她。很可能是她老公不想让她认为发烧就是新肺炎,只是不懂得表达和沟通而已;3、小区封了并不代表小区就有新肺炎患者,只是因为这是全中国都在共同抗击疫情的一种方法,并没有针对谁;4、不管去医院诊断没有,现在都不重要了,因为已经过了潜伏期,而且家人也都没有状况发生,应该没有什么事了,所以不用过于担心了;5、每天多做运动,看看喜剧,调整心态;6、对于关于新肺炎的新闻少看或者不看,保持一种静心的状态。 C的方案: 一,先确认是不是一个易受暗示的人,想想过往有没有易受暗示的例子。 二,如果确认自己是一位易受暗示的人,那么当有发热、胸闷、不适感等时,或怀疑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时,可明确告知自己这是自我暗示的结果,自己并没有感染。 三,正念自己不必过于焦虑或紧张,自己是处于正常的安全的。 D的方案: 生物方面建议来访者多运动,听音乐。 心理方面找例外,正常化,合理化她的恐惧心理,宣教疫情相关知识,建立正确认知,积极建设引导,发现怎么样做可以消解恐惧担心,练习正念,听舒缓音乐,用积极思维替代消极感受,写心情日记等。 社会方面多和家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恐慌,寻找朋友的支持,规律饮食,睡眠。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