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失眠,迎来深度睡眠
2020-04-08 22:33:38
松果小编
失眠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如果长期失眠会造成精神萎靡不振,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事实上很多时候失眠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所以我们用心理疏导的方法来改善睡眠。
1.越怕失眠越失眠: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工作压力大,生活压力大,一到晚上就睡不着觉。越是担心越是难以入睡。特别焦虑。
这是“期待性焦虑失眠”,经常在上床的时候担心自己睡不着,强迫自己尽快入睡。结果越怕失眠,脑细胞就越兴奋,就越难以入睡。
建议:不困不上床,入睡前,对身体紧张疼痛部位安抚,放松身心,想愉快的事情,那么不知不觉就进入梦乡了。
2.多梦不等于失眠:如果每天晚上都会做梦,白天总觉得头昏沉沉的,不少人自称是认为自己睡眠不佳造成的多梦。产生焦虑但心的情绪。很担心入睡后会做梦。而导致入睡很浅,影响睡眠质量。
其实做梦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是大脑的另一种工作方式,有助于我们记忆和过滤无用的信息,保证正常的工作效率。梦对人的身体有益无害,有时还是心理情绪疏导的一部分。
3.自责心理失眠:有些人在白天工作中受到挫折后心情不好。导致一整天的情绪低落,晚上就难以入睡。
有时候一次过失就感到内疚自责,在脑子里反复的重演过失的情景。并且非常懊悔,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懊悔的情景越发严重,大脑细胞长时间处于幻想以兴奋的状态。自然就无法入睡。
建议: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过失,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可以倾诉出来,或者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放松心情,分散注意力,疏导情绪进入睡眠。
4.习惯失眠:经常无规律睡眠,养成黑白颠倒。难以入睡。
建议:到休息时间做放松训练,帮助自己进入睡眠状态。
仰卧,微微闭上眼睛。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体上,全身放松,让自己的四肢有沉重感。体验肌肉的松弛程度,同时进行缓慢的深呼吸。如果有一些无关的想法,出现在脑海就立即停止,把意念回到四肢的沉重感体验上,这样练习一般情况下都会轻松入睡。
催眠也是帮助睡眠的好方法:放松身心的体验过程,跟随催眠指导语,进入梦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