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 ——浅谈生活中的投射现象(2)

2020-04-10 16:00:18 松果小编
三、投射的作用 投射无处不在。每个人每天都在向外界投射自己的内心。 恰当的投射可以释放心理压力,密切人际关系。 看见一个朋友穿了件新衣服,你会对她夸赞几句。这是投射了自己的喜欢。 看电影电视剧,我们跟着剧情喜怒哀乐,欢笑、流泪,投射自己的情感。 工作之余,我们约上三五好友小聚,品尝美食、外出游玩、唱歌跳舞,向外界投射自己的情感,缓解工作的紧张感。 每一个在朋友圈刷屏的社会热点出现的时候,我们都会不自觉地参与进去。比如北大女生被男朋友情感控制而自杀事件,北京的女医生被杀害、香港持续骚乱、电影《哪吒》热播等等。这些热点事件牵动了我们的神经,让我们同样感受到危险、恐惧、喜欢等等情绪,引起了我们的共鸣,于是大家便通过转发、互动、聊天等形式投射自己的情绪,潜意识通过这些投射减轻自己的焦虑。 我讲这节微课,也是在投射。因为我对投射这一防御机制有了一些感悟,所以投射性地认为,大家会愿意听我分享,也会有所收获吧,就讲了这节微课。至于大家是不是有所收获,有没有什么疑惑,还有待反馈。 不恰当的投射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很多烦恼,破坏人际关系。 在人际关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人有需求不直说,等着别人猜他的心思。如果别人恰好猜中了,满足了他的需求,他就满意了。如果别人猜不中甚至压根就不知道他有这个需求,他便会愤怒生气。他的内心活动是:我有需求,你是我的朋友/爱人/领导,你应该知道并满足我的需求。这是婴儿般的投射。 你不喜欢某个人,因为他身上有某些你不喜欢的特点。实际上,你身上也有类似的特点。你无法接纳自身的这些内容,投射出来,就表现为你不喜欢他这个人。这些特点往往是存在于潜意识中的,自己意识不到。 住在高楼上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并不害怕自己会掉下来。因为我们头脑中的世界是稳定的,当踩在高层的地板上,大家潜意识里会投射性地认为,这跟在地面上是一样的。假如有一天这种潜意识里的稳定感被破坏了,比如经历过大地震,人们对住在高楼上就不那么放心了。 你给某个好友发了一条微信,对方一直没有回,你的心里会产生什么想法?你是坦然接受呢?还是对他产生了别的想法,比如认为他是不是对你有意见?故意的? 你约了某人见面,过了约定时间对方还没来,你会怎么想?你会静静等待呢还是焦躁不安?或者产生不满、抱怨和指责? 在上面这两个事例中,你对别人的想法,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对方到底是什么情况,需要进一步验证。也许他是因为手机没电了所以没有及时回复消息,也许他是真的不想回复。也许他是路上堵车所以来晚了,也许他真的是不太守时。总之,这些需要事实来进一步验证。因为“你以为你以为的,并不一定就是你以为的”。 我上初一的时候,班里有个同学经常早操迟到。有一天早上,班主任查人数发现少一人,问谁没来。我扫了人群一眼,张口就说:“***没来。”话音刚落,这位同学就站出来声明:我在呢!当时的我感到特别不好意思。他平时总是迟到,我就想当然地认为他又没来。而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看到的都不是真的,而是自己内心的投射。比如,总感觉别人会看不起自己,实则是自己经常看不起别人,就认为别人也会如此看待自己。再比如,总觉得别人小气,实则是自己小气,总想要别人付出,而自己却不愿付出。再比如,总感觉别人会欺骗自己,实则是自己在自欺欺人,就感觉别人像自己一样的说谎和没有担当。再比如,总担心别人会攻击自己,实则是自己想要攻击别人,与周围他人形成了敌对关系,才会没有安全感。可以这样说,在外面看到什么自己心里就有什么,我们看见的只是自己的内心。反过来想一想,别人对我们的理解、评价和定义,大部分都是他们自己内心的投射,所以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我们眼中的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建构出来的世界,里面充满了自己的投射。 我们眼中的自己,也不是完整的自己,而是自己愿意看到的自己。完整的自己需要在别人的反馈和自身的修行中慢慢看清楚。 投射在心理学上的应用: 罗夏墨迹测验 心灵图卡 沙盘 绘画 房树人测验 这些投射工具可以非常真实地反映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咨询师利用这些投射工具,可以比较快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咨询工作。 四、让投射促进人际关系 《石头汤》的启示: 几个饥肠辘辘的士兵来到一个小村子。村民们被骚扰久了,都不敢开门。士兵们讨不到吃的,就架起一口锅,倒入清水,放入几块石头,生起火来开始熬。有胆大的小孩问他们,你们在做什么?他们说,我们在熬一锅石头汤。石头也能熬出汤来?村民们大惑不解。士兵们说要是有点盐就好了,你们就能喝上美味的石头汤。于是有村民拿来了盐。士兵又说,要是有点胡萝卜就好了,于是有村民拿来胡萝卜放进去。接着又有别的村民放进去火腿、生菜、洋葱、油、调料等等,慢慢地,所谓的用“石头”熬的汤散发出越来越鲜美的味道。最后士兵们和所有的村民都喝到了美味的石头汤! 我们和他人的关系就好像在熬一锅石头汤,就看你往锅里放什么。刚认识的时候,双方的关系像一锅清水,然后大家在关系中互相投射。如果大家都表现冷漠,关系就仍然是一锅清水;如果双方投射蔬菜和调料,关系就会越来越好;如果大家不但不放蔬菜和调料,反而往锅里扔坏的东西,那关系就会越来越糟糕,双方都不愉快。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恰当的投射,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表达自己的感受,捕捉他人的情绪,照顾他人的感受,促进关系的融合。心理学上有个词语描述这种状态叫做“共情”,就像苏芮的《牵手》那首歌里唱的: 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 当我们在人际互动中和别人产生矛盾的时候,我们不妨慢下来,觉察一下自己的内心:我怎么了?我是否对他人进行了不恰当的投射? 当我们能够觉察到自己对别人的投射,就会收回对别人的一些不合理的期待,内心的焦虑也会减少一些。与此同时,别人没在你这里感受到过多的压力,他也会放松下来,不会对你产生过度的防御和对抗,双方的人际关系就可以缓和下来。慢慢地,你和他人的边界会变得逐渐清晰,双方开始享受清爽、轻松的关系。 最后我们做个小结: 1、投射就是把自己的想法、情绪、冲动、愿望放到另一个人身上。我们常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以为是、想当然、盲人摸象等等都是投射。 2、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向外界进行投射。这个世界是我们投射出来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3、恰当的投射可以让人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看到,从而密切人际关系,促进人际沟通。不恰当的投射会造成误解、产生人际矛盾。 4、当发生人际冲突时,我们要觉察,自己是否正在投射?投射了什么?当我们可以收回对别人的不恰当投射时,人际关系就变得清爽。 5、心理咨询师可以利用投射技术来工作。比如沙盘、绘画、图卡等。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