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
——浅谈生活中的投射现象
2020-04-10 15:57:00
松果小编
一、什么是投射?
精神分析有一个核心内容叫做防御机制。什么是防御机制呢?每个人从小到大为了适应环境会发展出一整套保护自己的措施,这些措施就叫做防御机制。投射是其中很常见的一种防御机制。
投射是把自己的想法、情绪、冲动或者愿望放到另外一个人身上。换句话说,一个人对环境或者对别人投射了什么,就说明他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二、投射举例
有一个著名的关于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很好地说明了什么是投射。
苏东坡与僧人佛印是好朋友。
一天,苏东坡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
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
苏东坡十分高兴,接着反问佛印,“大师可知我看您像什么?”
佛印摇头说不知,苏东坡大笑道:“我看大师似牛粪!”
佛印没有回应,只是笑笑。
苏东坡以为占了便宜,回家后得意地向苏小妹炫耀。
谁知苏小妹却一语道破天机:“佛经有云,心有所想,目有所见。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佛;而你心中有粪,所以看他是一堆牛粪。”
苏东坡听了尴尬不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怎么看待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本身是没有关系的,关键在于我们心里是怎么想的。曾奇峰老师有一句名言: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与这个世界无关,而与你愿意把它制造成什么样子有关。
同样是刮风下雨天。A觉得正好可以休息,在家玩手机,看电影。他对环境投射了接纳,安定,说明他的内心世界是安定的。
B觉得抑郁愁闷,情绪低落。他对环境投射了抑郁愁闷,这说明此刻他的内心是抑郁的。
古代有些古诗词讲的就是心理投射的现象。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当如是。
意思是我看那青山妩媚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诗人看青山,觉得青山妩媚多姿。他把这种想法投射到青山身上,认为如果青山看自己,也会觉得自己很妩媚。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人感到很孤独,没有人陪伴自己。而能够陪伴自己的,只有敬亭山。
其实我们都知道,青山,敬亭山并没有情感,是诗人把自己的情感放到了青山、敬亭山身上而已。
孔子有一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字面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这句话也可以引申为,自己做不到的,就不要强求别人做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要有宽容之心。
有一个笑话,讲的是“己所不欲,施于人”。说古时候有一个县令不喜欢吃肉。他刚到一个地方任职,手下两个衙役就打架。县令十分气愤,决定严厉处罚。两个衙役一听吓坏了,以为要挨板子。谁知县令让人端上两盘肉来让他俩吃下去。县令自己不喜欢吃肉,就投射性地认为别人也不喜欢吃肉。
我们有时候说某个人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说的就是他在向别人投射自己的想法。
盲人摸象也是。每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就投射性地认为大象就是他摸到的那个样子,把部分当成了整体。其实仔细想来,我们每个人对世界、对他人的认识,又何尝不是盲人摸象呢?我们对某个人的认识全面吗?但我们就是凭着自己的有限认知来与他人相处。我们永远无法完整地认识世界和他人,但意识到自身的认知局限,就可以对世界多一分敬畏,对他人多一分尊重,多一分理解,不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绝对正确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