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是不是只爱弟弟?”|二胎家庭的父母要谨记这四点
2020-04-10 17:15:25
松果小编
导语:家里有两个孩子,父母总觉得一碗水端平,可孩子还是会感受到偏心。这个时候,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女儿圆圆在日记中写道:我做错了事,爸爸妈妈只会训我,可是弟弟要什么他们都会满足,妈妈是不是只爱弟弟不爱我了?
圆圆的妈妈是一位教师,孩子一出生,她就很重视对他们的教育,尤其是有了二胎之后,她更是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让老大感觉到失落。
可即使她再注意,心思细腻的女儿还是觉得父母对弟弟比较偏爱。
男孩小迪偶尔趁父母不注意,偷偷打妹妹一下;爸爸买回来两个玩具,小迪会把两个都霸占起来,任凭妹妹怎么哭,他都不给。
这让圆圆的妈妈和小迪的爸爸都很头疼,不仅他们,很多二胎家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的是其中一个比较优秀和讨喜,另外一个比较执拗和任性,父母有意无意地就会偏爱讨喜的那一个。
这让父母们不禁去想:
为什么家里总有一个孩子会那么任性,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我喜欢优秀的那一个有错吗?
我明明刻意对两个孩子都公平,为什么还有一个觉得很委屈?
——二胎家庭父母的爱,该怎么办?
这几年从事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经验,使我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在这里我总结出以下四点:
1.接纳并理解孩子的行为。
孩子每一个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回想我们小时候,很多家庭都有多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想让父母看到,所以尽量表现自己。孩子们无非就是想多得到一些关注和肯定,也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表现。
圆圆觉得妈妈只爱弟弟不爱自己的时候,其实她想要的是妈妈对自己的关注;当小迪在抢夺妹妹的玩具的时候,他想昭示自己得到的更多,想证明自己是被爱得多的那一个。
然而,一个得到足够关注和爱的孩子,不会想着要证明自己是被爱的。越是要证明,说明内心越匮乏。
2.感恩孩子通过外在行为表达出内心的想法。
我们是要感谢那些把“我想要”、“我很生气”挂在嘴边或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孩子,因为只有他把自己的不满表现出来,我们才能知道我们的付出和孩子的需求是有偏差的。如果孩子把这些藏在心里,一直表现得很乖,等到青春期的时候再来一个大爆发,那我们才真的是措手不及。
3.给孩子他想要的陪伴和关爱。
有的父母会说,我照顾他吃、照顾他穿、照顾他的心情,可他为什么还是不满意?
当我们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的时候,可不可以开口问他一句,宝贝,你想让妈妈怎么做呢?
也许他会说,妈妈,我想让你睡觉之前抱抱我。
或者会说,我想让你在我做对一道题之后夸夸我。
再或者会说,妈妈,你可不可以不要夸完弟弟之后就嘲笑我。
有时候,孩子的要求只是这么简单,是我们想的太复杂了。
对于家里有多个孩子的父母,建议分别给予高质量陪伴,在陪伴的过程中通过语言、动作,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独特的爱。
4.看到孩子的优点,从心底感恩、欣赏孩子。
有的妈妈说,这个孩子做错了事从来都不知道认错,不像他姐姐,又听话又懂事。
还有的妈妈说,哪怕我心里不满意,我也从来没有流露出对他的不喜欢。
可是亲爱的父母们,请回想一下,当你心里对一个孩子是嫌弃的时候,和当你心里觉得他很棒的时候,你的外在表现是一样的吗?
我们觉得自己没有对哪个孩子偏爱,可是,孩子的心是敏锐的、细腻的。我们一个不经意的想法,会通过自己的眼神、语气传达给孩子,他由此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态度。
所以,试着从心底感恩孩子、欣赏孩子。感谢他来到我们的生命中,做我们的儿女;感谢他把对父母的渴求表现出来;欣赏他今天主动打招呼的举动;欣赏他在吃饭时帮忙夹菜的行为……
每天找到孩子至少一个优点记录下来,当你做得多了,慢慢地,你对孩子的看法就会发生改变,你由内而外的表现也会发生改变。而孩子也会在你的感恩和欣赏中,变得越来越好!
作者介绍:可爱的丹丹姐姐,教育工作者,二级心理咨询师,儿童情商培训师,认知心理学实践者。90后妈妈,陪娃之余,做喜欢的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