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焦虑症康复的因素
2020-04-11 17:48:35
徐韵真机•玲心导教
很多焦虑的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很希望自己能快点好。我在松果上的一个倾诉者,本来只是因为人际关系出了点问题而有一点点焦虑,本来人会偶然有些焦虑是非常正常的事,但她就每天都问,为什么我还没有好?为什么我做了这么多调整的方法还是感觉不好呢?于是她不但没有好,反而越来越焦虑了。那焦虑症的朋友们想要快点好起来,先搞清楚为什么这个状态持续了这么久?阻碍康复的因素有哪些呢?
一.预期焦虑和回避行为
焦虑的恶性循环在之前的节目里面已经提到过了,这样的恶性循环还会产生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预期焦虑,或者叫提前恐惧,就是焦虑症一旦爆发,我们会变得很敏感,很容易紧张,不管是在一些人多嘈杂的场合,还是没有人陪伴,自己独处,或者陌生的环境,都会让自己联想到不好的结果,身体的症状和情绪都会加重。这种敏感的状态之下,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都下意识地想象,比方说,明天朋友结婚,人特别多,我症状会不会更严重啊?我会不会晕倒啊?那样是不是很丢人啊?然后越想越焦虑,越想越恐惧。结果到了明天,真的去参加了,真的会像他想象的一样,感觉症状都加重了。这就叫预期焦虑,也就是我们已经提前把焦虑和恐惧都准备好了,真的到了那个地方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带着很多的焦虑感恐惧感了。那么这个时候肯定是心想事成了,提前准备好的焦虑恐惧就会释放出来,你的感受立马会更痛苦。
什么叫回避行为呢?也就是已经经历过刚才的预期焦虑了,发现确实自己提前焦虑的,会成为现实,那么他就会主动地回避这些场景和事情,这样的回避的确可以立刻减轻焦虑,躲在自己安全的环境里面,起码会舒服一些。但这样的回避行为,就意味着只要你回避它,不直接面对它,这种焦虑和恐惧都会一直存在。就像是鸵鸟遇到危险,一下字把头插到土里一样。自己不可能永远躲在安全的环境里,生活中还是会有各种复杂的问题。消除恐惧最根本的办法,是你在面对这个场景的时候,不再害怕它了,甚至是轻松自在的,或者很平静的处在任何情境里。
二、消极的内心对话
消极的内心对话,就是我们的意识自己对自己说话,是冒出来的一些想法,但这个想法也是根我们的思维方式有关,比如说,如果我在开车的时候失控了怎么办啊?我真的得了严重的疾病怎么办?这些其实都是灾难化的思维,这些想法我们并不懂它是怎么产生的,该怎么处理,所以要么认同这些想法,然后顺着这个思路思考,越想越严重,越想越害怕。要么就是排斥它,“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我不能这么想。”这时候也会很焦虑。当这些对话和想法出现的时候,我们可以加以干预,就是把它写下来。重新思考,让这些想法回归理性,看到积极的可能性,而不是把它夸张化,不是片面的看到不好的结果。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只是观察,但不去评价它,让它自生自灭,也是可以的。
三、错误认知
我们很多的消极想法,来自我们的思维方式,来自我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就是看待世界和自己的方式,但这些观念有时候是有问题的,比如说,认为自己啥也不行,认为世间险恶,没有真情,没有值得信任的东西。或者认为自己就是好不了,就是很悲哀可怜的。认为自己必须要完美,认为自己不成功就是废物,自己给自己贴上了很多消极的标签,加上了一些严苛的要求。改变世界观和价值观,改变思维方式是困难一些,需要多花时间和精力,而且还要在实际生活靠行动去改变。但这是根本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在改变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真的去独立思考,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突破自己的限制,接受真实的不完美的自己。
四、压抑情绪,不会表达、宣泄
很多焦虑抑郁的人,他们的情绪会很不稳定,经常犯罪,悲伤,恐惧,但是当自己去发泄愤怒,悲伤,恐惧,但是当自己去发泄愤怒,痛快地哭一场之后,心里会平静很多,会轻松很多。因为很多人都会习惯的压抑自己的情绪,这跟童年的家庭环境有关,我们为了取悦别人,得到赞美和认可,经常会掩饰或压抑自己的真情实感,总是习惯性的顺从别人,这样的做法如果你继续保持,还是会积压更多的情绪。这些情绪会毫无保留的表现在你的症状和情绪上。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去勇敢的表达,坚持自己的原则,勇敢的做自己,然后去释放自己的情绪和压力,通过运动,或者找信任的人倾诉,或者自己哭一场,把这些情绪都释放出来,真的不能再憋屈着自己了。
五、环境压力(外部原因)
如果已经处在焦虑抑郁的状态下,同时外部的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很大,或者家庭出现变故,这些压力和刺激,也会让焦虑抑郁的状态更持久,但大部分焦虑抑郁的人都在16-35岁,要么就是高考的压力,考研的压力,工作经济压力,总得赚钱养家嘛,很难舍弃学业和工作。在这个时候,建立一套自己的减压方法,调整生活方式,可以减轻很大压力,帮助我们康复的更快。
六、忽视身心健康
外部压力不好控制,环境也一直变化,生活确实会出现很多问题。但反观我们自身,其实也有很多问题。其实我们回想自己的成长精力,就会发现自己对自己的所学的知识算是了解,可能对某些体育运动很了解,哪怕是对身边家人都很了解,就是不了解自己,尤其是怎么看待情绪,怎么处理情绪,真的没有学习过。不了解自己也不算什么问题,最关键的是为了达到目标,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没有丝毫的敬畏。完全忽视自己的身心健康。为了理想,为了成功,为了考好成绩,疯狂的努力,加班熬夜,甚至强迫自己奋斗。这是有代价的,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只知道踩油门,不知道刹车是很危险的。如果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没有敬畏,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必然会牺牲很多健康为代价。所以,从现在开始,好好的爱护自己的身体,好好对待我们自己的心,因为只有它们是陪伴我们一辈子,不离不弃的。
七、没有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很多人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感觉迷茫,厌倦,甚至是空虚,虚无,感觉自己的存在没有价值,没有意义,也没有动力去做事情,即不了解真实的自己,也不清楚未来的方向,或者根本没有思考过人生意义这个问题。没有自己的精神追求,那就会转向追求短期的快乐,追求快感,或者全身心的追求金钱地位,或者用娱乐的内容,用这种代偿的手段,弥补自己的空虚的内心,但真正独处的时候,闲下来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想什么,会感觉恐惧、孤独。我们缺乏个人价值的评价体系,对人生意义始终是迷茫的,只是顺着命运在走,一味地迎合外部世界的标准,结果在竞争压力之下,在事业和人际关系的挫折中,很容易就崩溃了,感觉自己失去了一切。我们的内心就像是建在沙漠上的摩天大楼,是没有根基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了解自己的潜力在哪儿,真的去思考人生的意义,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搞清楚自己为什么活着,知道如何去活,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后咱们总结一下,以上盘点的内容,影响我们最深远的,当然是人生意义和目标,价值观和世界观,影响康复过程最直接的,是预期焦虑和回避行为,还要我们一些消极的思维方式,因为他们在源源不断的为我们输出各种负面情绪。我列举的这些因素,都是我们康复的障碍。把这些障碍理清楚,还是不够的。我们还是要在时间这个维度上去梳理为什么焦虑抑郁会持续下去。我们首先要评估一下自己的过去,过去长期积压的情绪、压力,对身心造成的伤害,活人生的变故心理上没处理好,还有其他的种种原因,导致了植物神经紊乱,或者神经递质出现问题,但这都是过去种下的因了,之后,我们再去审视一下现在,现在我们感受的就是过去的因,结出的果。可以理解为过去欠的债,现在正在还债。
但现在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其实还是经常处在焦虑抑郁恐惧的情绪里面,当然,这是难以避免的,因为这个时候很敏感,容易紧张,但也不是不可控的,也有药物可以控制,或者一些自然的方法都是可行的。我们焦虑抑郁爆发之前,可能是因为家庭关系痛苦,或者性格完美主义,讨好型人格,压抑情感之类的等等问题,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焦虑的是焦虑本身,抑郁的是抑郁本身,因为症状而产生更多的症状,因为负面情绪而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我们可以积极的做一些失去,运动、放松、冥想、调整思维方式,多反思、保持信心等等,哪怕是简单的感受生活的快乐,哪怕是多去保持平静、放松。当你慢慢这么做了,这个时候情况就会好些了,不会恶化了,甚至症状开始减轻了,虽然有反复,但你知道它没啥可怕的了,你已经熬过最痛苦的阶段,这个时候就慢慢的走向痊愈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