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爱的人都像你”|我们为什么总会爱上同一种人?

2020-01-13 12:53:51 松果小编
有的人看似换了很多恋人,但深入观察却发现,他们爱上的人都很相似。 去年五月,当李亚鹏在社交媒体上宣布新恋情的时候,评论底下炸了锅。网友们表示“这不就是另一个王菲吗?无论长相气质还是工作喜好,简直就是他前妻的缩影”。甚至有网友以此揣测“李亚鹏一定是对王菲念念不忘,所以才找了一个和王菲相似的替代品”。 但如果我们回顾李亚鹏的恋爱史,会发现谷慧子并不是王菲的替代品,真相是李亚鹏一直都喜欢同一类女生,只是谷慧子和王菲恰好都属于这一类女生而已。李亚鹏的过往恋人刘岩、瞿颖、周迅等都是气质超众、有仙气儿、文艺而独立的那种女生。除了李亚鹏,李晨赠予“石头”的前女友张予馨、范冰冰们也出奇相似。 其实,我们会爱上什么样的人,和我们自己是谁有关。它和我们的先天气质、激素水平、理想自我、阴影特征、情感创伤都有关系。 四种激素水平对吸引类型的影响 每个人生来就气质不同。这种气质特性是天生遗传得来的,很难改变。人体内有许多激素,其中有四种激素和人的性格以及爱情吸引力息息相关。每个人体内四种激素水平不同,因而性格不同,喜欢的人也各有不同。这四种激素分别是:多巴胺(dopamine)、血清素(serotonin)、睾酮素(testosterone)、雌激素(estrogen)。 1.多巴胺水平高的人,可以被形容为探险者。他们性格上喜欢冒险、追求新鲜、好奇、创新、主动、乐观、精力充沛。代表人物有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国际知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 2.血清素水平高的人,可以被形容为建设者。他们平静、喜欢社交、很受欢迎、比较传统、容易有信仰。代表人物有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和美国知名高尔夫球手泰格·伍兹。 3.睾酮素水平高的人,可以被形容为主管者。他们非常直接、果断、意志坚强、有竞争力、有野心。美国国务卿、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是典型代表。 4.雌激素水平高的人,可以被形容为协商者。他们顾全大局、灵活变通、有比较好的想象力和直觉力、富有同情心。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就是此类人物代表。 一般来说,探险者们会喜欢找同样是探险者的人组成伴侣。他们期待对方可以和自己一样精力充沛、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冒险,一起去探索更多的世界。奥巴马和米歇尔就是两个探险者的伴侣组合。建设者们也喜欢寻求和自己同一类型的伴侣。 睾酮素水平高的人和雌激素水平高的人,即主管者和协商者则更容易相互喜欢。希拉里和克林顿就是这一组合的伴侣代表。 先天的因素的确会影响吸引我们的类型,但相较于先天的影响,笔者认为,后天个性化的经历更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会喜欢上哪一类人。 自我的外在投射 自我分为三种,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阴影自我。现实的自我是我们意识层面看到的、现实层面存在的自我。理想自我是我们期望自己成为的更好的自我,它还未实现。阴影自我是我们意识层面不允许的自我、是“坏”的自我。 我们身上的每一部分自我都渴望被看见、被实现或者被更好地处理解决,而亲密关系则是自我延展的美妙容器,所以某种程度上是自我的投射,它可以是我们在阳光下的影子,也可以是黑夜里看不见的阴影。 1.“理想自我”的外在投射 当我们自己还没有达到理想自我状态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被具有我们“理想自我特质”的人吸引。在心理学领域,我们有一个专业的名词来形容这一现象,即“自我理想化投射”。由于自我身份在亲密关系里的延展性,如果我们可以和这样的人成为恋人或者夫妻,我们会无意识地把恋人的美好特质当成自己的美好特质,把对方的成就当成是自己的成就。我们会觉得自己实现了理想自我、或者离理想自我更近一步了。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理想化投射是非常主观的。我们在对方身上看到了“理想自我的美好品质”,但事实情况却不一定如此。当人们发现现实和自己主观所见不一致时,会体验到理想投射的幻灭,很多人会因此转战到下一个人身上,寄托自己的“理想自我。” 总结来说,尽管我们喜欢的人会变化,但是他们都是“理想自我”的现实缩影。 2.“阴影特质”的外在投射 有的人会将理想自我投射在恋人身上,而有的人正好相反,他们会将潜意识中不被我们意识承认的、被压抑的、厌弃的阴影自我向外投射。 阴影自我是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积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特质,并不是每个特质都符合社会主流规则和家庭价值观教条。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意识到自己的某些特质是不好的、某些欲望是不对的。为了遵守社会规则,为了赢取父母的欣赏和宠爱,我们会压抑自己那些特质,拒绝自己展现那些特质,甚至在意识上声称自己厌恶那些特质。可是,那些特质并没有消失,只是被压抑在意识之下了,它依旧存留在我们身上。 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理解阴影自我的产生和对关系的影响。这是我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真实案例,彦林她有一对极其严厉的父母。在这对父母的教导下,她从小到大都非常的自律、刻苦努力。二十多年来,她几乎没有松弛休息过。在她的观念里,放松是不好的、偷懒是不好的,可是她人格的一部分是想要放松、想要松弛的。 后来,她谈了恋爱,男友是一个生活上特别懒散的人。这段恋爱对她的男友来说特别痛苦,因为她总是攻击他过于懒惰、教导他要努力自律。这段恋爱对于她自己也特别痛苦,因为她意识到,自己一方面排斥男友这种懒散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心里又有一个声音告诉她“你很羡慕他的。你是想要松弛一点的。” 在这段关系里,最吸引她的也是她最“厌恶”的。为什么会这样呢?真相是,借着这段关系,她的阴影自我在蠢蠢欲动、想要在现实自我的世界里占据一席之地。在人的意识里,阴影自我的特质是不好的,我们不想去承认自己不好的那部分,但是我们又无法忽视它的存在。 于是,我们会无意识地寻找有自己阴影特质的恋人,把自己不接受的想法和行为投射到对方身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阴影特质被看到了,尽管意识层面上,我们并不承认它是存在于自己身上的。同时,我们可以“名正言顺”的谴责对方的这些特质,把向内的自我攻击转为向外的他人攻击,会让我们更容易接受一些。 亲密关系的轮回:重现过去,体验熟悉,改写结局 人需要掌控感,而熟悉感会带来更多安全的、掌控的感觉。我们在寻求恋情的时候,也是在寻找一种和童年亲密关系状态类似的感觉。这个亲密关系主要包括我们和父母的关系以及父母作为夫妻之间的关系。为了延续这种熟悉感,我们会倾向于寻求和自己的异性父母一样的恋人。 如果我们过去体验到的亲密关系是幸福快乐的,那么我们会希望在长大后延续这种熟悉的快乐。比如我们的爸爸是温柔的,我们也会希望找到一个和爸爸一样温柔的人,来重温小时候爸爸对自己和对妈妈的温柔。对于这类人来说,他们是幸运的、是一直幸福的。 可是,很多人的童年都是不幸福不快乐、充满大大小小的创伤的。更不幸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依旧会无意识想要延续这份熟悉感,即使它并不可以带来幸福。在这种状态下,除了寻求熟悉感的心理动机,还有一种动机是我们希望通过重温过去不幸的经历,来重新改写结局。正如弗洛伊德1920年在《超越快乐原则》里写道“人之所以会重复过去那些不愉快的经历,是因为想要重新掌控当时无法掌控的情形。这称之为强迫性重复心理。” 解开一往情深的迷思 亲密关系是一面镜子,帮我们深刻地理解自己。如果通过自己迷恋上的人,而解开为什么会喜欢同一类的人迷思呢?以下是一份实用手册: 1.了解自己的先天气质 我们身体里的基因、各类激素,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我们的性格、我们的决策和行为。通过基因检测、填写相关量表问卷等方式,了解我们的性格特征,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以及更有效的应对自己的恋爱生活。 比如,如果我们知道自己属于血清素较高的那一群人,我们会更好理解为什么自己会那么小心、传统、不敢冒险。在我们无法察觉的状态下,我们的激素在指引我们做出一个非常守规矩的决策。那么,我们在恋爱过程中,就可以有意识的打破规矩,适当冒一些险,制造一些刺激,来给自己的恋人增加新的体验,来让关系拥有更多新鲜感,不至于一直墨守成规,让恋人觉得无聊。 2.梳理后天的个性化经历 我们要意识到,是过去的每一个片刻汇聚在一起,构成了现在的我们。因而,要想更好地理解现在的我们,我们需要去梳理过往的经历。 *理解原生家庭的影响:思考一下父母和你的关系、父母之间的关系、你和自己恋人关系里的相似性。它可以是性格之间的相似(比如男友和父亲性格相似)、也可以是生活场景的相似(比如你们吵架和父母曾经吵架的原因相似)。写下你想到的所有相似性,在理智的状态下一条条去看,再去判断、决定哪些熟悉感可以继续延续、哪些熟悉感需要中断打破。 *找寻理想自我:列出至少三个你想要拥有的人格特质。想一下,那些理想人格特质是你想要自己本人拥有的。 *找寻阴影自我:列出至少三个你不想要的人格特质。想一下,那些阴影人格特质是你具备但是在过往不被允许展现的。理智思考一下,对于这些阴影特质,自己现在是要完全接受、完全否定还是可以接纳其中的一部分,把它整合到现实的自我中。 当然,你可以去尝试其它可以更多面、更深入了解自我的方式,比如心理咨询。当然,不管什么方式,只要我们能够更加了解自己,更清楚的认识自己的模式,就都是好的方式。 当你更加明白为何你会爱上特定的人时,你可以更多地认识你自己,摆脱生活里无意识驾驶的状态,在意识上掌控人生的方向盘,找到心之所爱。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