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总是缺乏安全感,焦虑型依恋者如何和回避型依恋者相处?

2020-01-04 17:06:27 松果小编
解决一个问题要从根本入手,我们先来看看不同的依恋模式是怎么形成的: 原生家庭中有五大重要角色对一个人的感情婚姻有很大的影响: 1.人从家庭经历中,不可能没有情感未了的需要,例如:来自没安全感家庭的,想在另一半身上找到安全感。 2.我们择偶时是希望在情感上得到我们在原生家庭中未得到的需要,例如:父母的肯定,需要感到自己独特和被关注等。 3.我们都带着这些未了的情感包袱,希望在新的婚姻关系或家庭关系中得到解决。 4.我们在原生家庭得不到家庭的满足,就会只顾索求,没有能力为对方付出。这看法虽然有点悲观,但是我们如果勇于面对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就有新的动力重新去爱。 5,关系上的问题大多是因为原生家庭未解的结,而多于因为缺乏委身、关心和爱。这种看法或许带有谅解和盼望,当然背后不是鼓励你将埋怨归咎于原生家庭,而是鼓励你去正式和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原生家庭遗留下来的问题。 其次不同的原生家庭造成每个人的依恋模式不同,分为: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依恋是交往的纽带,是两个人相处的核心。 回避型依恋人格是怎样形成的? 1,原生家庭因素:抚养人(特别是父母)长期的情感冷淡,对孩子的情绪行为没有好的回应,导致孩子否认自己的情感需求,事实上他不是不需要亲密关系,而是被强行放弃了! 2,不仅是幼儿时期,甚至长发后,遇到重大变故,比如难以平复的情商。也可能形成回避型双方良好的沟通是处理冲突、相互理解、包容接纳的基础,更是形成亲密关系中积极体验不可或缺的。 焦虑型依恋人格是怎么形成的? 1,儿时父母对自己的回应方式不敏感及时,不持续,时好时坏。在被呵护的同时又处于被忽略,冷落或者被抛弃的担忧中。 2,自卑,或者后天经历了对自身来说比较严重的情感伤害,也有可能形成焦虑型依恋风格。 【将恋爱中的回避型比作树上的猴子】 它们总是小心翼翼,与任何动物都保持安全距离,一有风吹草动,马上逃之夭夭。 【将恋爱中的焦虑型比作树林的老虎】彻底的肉食动物,总是饥肠辘辘,见到猴子就会立刻扑上去,它实在忍受不了没有肉的日子,担心自己被饿死。 【焦虑型和回避型在恋爱,基本都呈现下面这些特点】 1,大起大落,恋爱好像过山车一样! 2,感情长期不稳定,两个人即使在一起很长时间,还是觉得不稳定因素长期存在,很难找到两个人都满意的相处模式! 3,经常争吵,伴随冷战。两个人经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过争吵只是表象,本质上是两个人对亲密感的需求严重不同,一高一低 4,亲密敌人,焦虑型(包括安全型)一旦和回避型建立起亲密关系,成为他们最亲近的人,很快就会受到他们的冷落! 5,陷入情感沼泽,焦虑型会敏锐的发现这段感情里面存在很多问题,但却总是舍不得对方,不愿意分手 如果情侣双方共同理解自己的依恋模型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在接纳自己行为和情绪的基础上对恋爱中的矛盾获得新的认知和评价,并且通过亲密关系中的积极体验改善自己的人际期望、情感体验定势和对他人与自我的表征性质,就可以实现亲密关系质量改善和个人安全成长的双向促进。 我们要采取一致性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感受,真实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感受和期待,同时也要关注到对方的观点,期待,渴望和感受,还要兼顾到当下的情景。 简言之,一致性沟通是要同时关注到我,你,他三者之间的关系的,首要的还是要关注到自己当下的感受。一致性沟通主要是用于关系的,而并不是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当你用一致性沟通的时候,你不会引发对方的防御机制,在一致性沟通里,你可以表达你的想法、感受、期待,但不要以为你表达了对方就会满足你的需要,你只是真实地表达你自己,让对方看到真实的你而已。 让别人认识真正的自我、真实的自我,而不是说服别人按照我的意愿去做事情。一致性沟通不是说服的手段,是你们共同放下防御机制,当你们在一致性沟通的时候,你们是在真实的生命层相遇,这是最好的最有效的沟通模式。 最重要的是,不要对你,对他,对你们的关系失去信心,也不要想的太严重,只要处理得当,焦虑型和回避型一样可以拥有好的爱情,因为不管那种类型,内心都是拥有爱和渴望被爱的!!!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