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爱中建立规则?
第一篇
2020-01-03 16:42:06
松果小编
如何在爱中建立规则?
第一篇
我们经常想给孩子建立规则。
可是孩子却不接纳,就像我们,总觉得父母是打着爱的名义在控制我们。
当孩子的需要和我们的需要,达成一致——也
就是如果要建立规则的话,那也是孩子需要的,这样他才能体验到我们对她的爱。
那么在建立规则这方面呢,相比我们说的传统教育,比如我们熟知的世界三大教育体系。其中的蒙特梭利和华德福的儿童教育,他们在建立规则的时候看上去是很温柔的。可能没有传统的暴力沟通,比如说孩子遵守规则的时候,如果老师说了两三次规则,孩子还不听,老师也不会特别去批评指责孩子。
小朋友互相玩耍的时候发生矛盾了,两个孩子发生争抢,抢一个娃娃,老师过来了说,“娃娃要休息了”,两个孩子就莫名其妙的都松手了。老师就把娃娃给拿走了。
在蒙氏和爱和自由幼儿园,会建立玩耍规则,比如说,先到先得,谁先拿到的谁先玩儿,后面来的要等待,等到前面的人玩够了不玩了才能玩。
那么这个方法好不好呢?
我有一些这方面的亲身经历。
我母亲是很温柔贤淑的大家闺秀,她从来不会打骂我们也不对我们使用暴力沟通。
但是呢,她因为自己19岁的时候就结婚了,她觉得早婚对自己一生的影响非常大,她非常不希望孩子们也早婚早恋。我那时候青春年少,情窦初开的时候,高中刚刚毕业去我哥他们单位的俱乐部学跳舞,认识个男生,那个男孩天天教我,当时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感受,反正每天要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也没有觉得要谈恋爱,但是我妈听说了,就觉得我有这个苗头,就把我从我哥家带走了,回到另一个城市,就跟那个男孩分开了,之后每次她看到我有这样的苗头的时候,就把我带走,因为她觉得我还小,不要谈恋爱。
然后几次下来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这个平常是觉察不出来的,在我做呼吸练习的时候,进入很深的内在的时候才突然看到的,我突然看到,我妈用这种方法把我带离,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
导致我在我后来的人生当中碰到自己喜欢的人,我自己就走开了。
这就是行为疗法,所以说华德福的这个行为疗法,看上去不太暴力,但是好不好呢,也不能乱用。使用它的成人,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没有恐惧,担忧,心理学上讲没有限制性信念,佛家讲没有所知障的状态下才能使用,不然在自己的恐惧担心下,像我妈妈就在她自己的人生的基础上,她的恐惧担心下使用,对我的人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
那么蒙特梭利教育是怎么建立规则呢,我06年去孙瑞雪总部学过爱和自由的幼儿教师培训,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看到孩子犯错了,跟孩子说三遍规则,如果孩子不听呢,也是直接抱走。孩子哇哇哭就让他哭。允许孩子哭,但是也要遵守规则。
我家娃,也曾经去蒙氏班读过半个月,他们是在2楼没有小院,从硬件条件上来讲,其实没有达到让孩子能够真正自由的学习,自由的活动,孩子如果不想在教室学习想去其他房间也可以,但是不能出动静,因为房间中间的木隔板很薄,在这屋玩耍的时候,一蹦一蹦的那屋就能听到,会影响其他孩子学习。所以我们家孩子就觉得不那么自在,就老是让我陪着,不想让我走。
他们负责人就说话了,“你要放下啊,不是孩子没有成长到独立的年龄,而是家长的心没有放下,你要把这个心放下跟孩子分离,不然孩子很难分离”。
学校行政老师家的孩子比我们娃还小。她看我天天陪着洋洋,她也要妈妈陪,有天早上到学校就哼哼唧唧,不高兴她妈妈走。
她妈妈就问她:“你是不是想让妈妈陪你?“
她低着头,撅着嘴,轻轻的嗯了一声,她妈妈又说,“你要是想让我陪你,你就好好跟妈说,你要不好好说那我就走了?”
小孩低着头撅着嘴不吭声。
她妈说“你不说我可走了”
孩子还是不出声,她就径直往外走了,小孩在后面哇哇大哭眼泪哗哗的,我跟着走出去看楼梯口已经没人了。
蒙氏班的负责人就把孩子抱进去,抱着孩子哭了一会儿,直到孩子不哭了,又去玩儿了。
然后这个负责人就拿这个故事来教育我,“你看你要跟那个老师学习,有决心和孩子分离,孩子哭一下就好了,一上午不是玩的挺好的嘛”
我说,“孩子想让妈妈陪,她妈妈是知道的,但她妈非让她表达出来,可是孩子有情绪啊,可能是哽咽的喉咙说不出来,表达不出来,她妈妈非让她说。不说她就真走了。可是表达有很多种啊,轻轻的嗯或者撅着嘴都是在表达啊,如果我们成人选择不去看到,那孩子以后可能就更不愿意表达了。她一走,孩子哇的就哭出来了,特头也不回的就走了。”
负责人说,“就是呀,她走了,孩子哇哇哭出来不就表达出来了吗?,这不挺好,然后我抱着她哭一会儿,一上午不也挺好的,没哭没闹,玩了一上午啊。”
我说,“没哭没闹,玩一上午,就是好了?可是你看到她的表情了吗?她的两个嘴角总是往下弯的,我来了一个星期了都没见她笑过,可怜的孩子,她是在心情很不好的状态下郁闷了一上午。却没有人看到。她妈妈问她,你是不是想让妈妈留下来陪你,明明知道孩子的心意,就留下来陪孩子两分钟怎么了?如果是我,我会说妈妈知道你想让妈妈陪你,那妈妈就留下来陪你两分钟,两分钟之后妈妈就去办事了好不好?可是她妈妈却选择不去倾听孩子,非得要走开,她走开你看上去没事,哭了她是表达出来了,可是孩子哭的那一刻的心里是什么感受?如果她妈妈可以陪他两分钟,那孩子心里是一丝温暖,这份温暖会永远留在她身体里,温暖着她往后的每一天。这份温暖会成为她未来人生路上的支持和力量,她内在会有一个肯定的声音——我是被爱的我是被关注的,我是被看到的。她妈妈狠心就走了,孩子哇哇大哭的时候,最需要的是母亲,亲人的陪伴,父母的陪伴,我在我的治疗过程当中就会发现。孩子遇到什么困难不重要,被谁欺负了不重要,关键是遇到困难被欺负的那一刻。有他的家人,他的父母在身边陪伴她,保护她,这个非常重要,这个带给他人生非常大的力量,非常大的安全感。所以说妈妈走了,孩子哭的时候,在她最困难最需要被看到被关注被倾听的时候,被温暖的时候,妈妈决绝的走了,老师来安慰她,她心里升起来的是什么?是一丝凄凉,这股凄凉会永远的陪伴她,会留在她的身体里。陪伴她未来的人生,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生命状态。”
也有家长跟我说,“我是在娃三岁的时候开始接触到《爱和自由》的,于是就把娃送到爱和自由幼儿园,但是结果并不理想,因为幼儿园特别强调别人的东西不能拿,或者拿东西之前要经过老师和别人的允许,弄的孩子越来越拘谨,胆子越来越小”
这个案例里面重点是妈妈在孩子三岁的时候才接触到《爱和自由》,也就是说三岁前她用的都不是蒙氏养法。同时我也看到吃饭的时候她也在不停的规范孩子。当然幼儿园也存在没有在尊重接纳的前提下规范孩子的问题,但是家长的影响肯定会比幼儿园的大。
也有爱和自由幼儿园的老师吐槽说,不理解为什么幼儿园规定孩子们不能大声说话。其实孩子们在内在和谐舒适的情况下确实是可以很安静的,但是如果他的内在不是很舒服的时候,是需要释放空间的,所以如果硬性规定孩子们要安静是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我们下面就来进入正题谈谈,到底怎么能让孩子又懂规则,又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爱。
有句名言说,一个人很难被改变,除非他遇到爱。
爱的力量就是有这么大,但是我们能体会到什么是爱呢?如果说一个不尊重不接纳我们的不完美,不倾听我们的人,他说爱我们,我们能相信吗?
所以在爱之前更重要的是什么呢?
是理解,是接纳,是尊重,是信任。
那么如何能做到接纳尊重和信任呢?
下面通过几个小例子,来深入探讨一下。
有一天下午我接到一个华德福的负责人打来的电话,他说,“我们幼儿园刚来了个孩子,在门口站了20天了,还是不肯进教室。您能不能帮忙过来看看呢?”
我到幼儿园看到这个小男孩,瘦瘦的,六七岁的样子,脸贴着大门上的玻璃往外巴望,门是锁着的,怕他跑出去。我跟幼儿园负责人聊了一下。“这个孩子(我们暂且叫他小米)在之前的公立幼儿园的时候,看到老师吓唬一个不愿意睡午觉的小女孩,说不睡觉我就拿针扎你的脚,他听到了,从此以后吓得就不敢去幼儿园了,看到老师就害怕。他来我们这个学校,我们都不敢说是老师,都说是阿姨啊哥哥的。我们新来的那个老师也是华德福培训毕业的,专门陪了他20天,天天陪着他,我们每个老师都轮着给他讲绘本故事,也不行,就是不肯离开这个大门。”
我了解到这些情况。走进这个小米,感受到他有很大的情绪堵塞,就帮他疏通了一下,这时候有个小弟弟在旁边,很高兴的玩着自己的书包,不小心扔到了他的脚下,他就捡起来书包扔给这个小朋友,我按住了刚要制止他们的老师,拿起书包又扔给了小米,这样来回扔了几次,他看起来有点放松了。这时候呢,他又看到地上有一个小纸团,他又拿起小纸团,冲着陪伴他20多天的那个大哥哥老师扔过去,哥哥老师马上就生气了,感觉得被冒犯了满脸的不高兴,然后我就赶紧过去把那个纸捡起来,又扔给他,来回几个回合,我看他的心情好起来了,就说,“走吧,看你扔得这么好,我们去后院打羽毛球吧。”
我就拿起羽毛球,他就跟着我到了后院,啊,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小孩20天来第1次离开大门进入了学校的后院。
我们在后院玩的很高兴。小米的羽毛球打的还很不错呢!等他妈妈来接他的时候看到他居然进到学校里面打羽毛球了,好惊讶好开心!
负责人老师向她介绍了我,她马上请我们一起去吃饭,这是很高档的西餐厅。小米坐在我的左侧,刚开始点菜,小米就突然冲我吐起了口水。他的妈妈马上制止他,所有的老师脸色都变了,我说“没关系的,他这个行为不是他的,肯定是曾经有人这样对待过他,他才会这样对待我,他是在释放曾经的这个不舒适。对不对呀?小米?”小米马上就笑了,很开心的玩起来了。接下来,他妈就带他到我的工作室来一起工作了三天。
工作中,他想玩水就玩,想玩颜料就玩颜料,随便怎么玩都可以,他把所有的颜料都混一起,变成了黑色,这其实代表孩子的内心状态,不是很舒服,他妈妈实在忍不住就会说:“别乱弄,弄的哪都是水,脏兮兮的”
我说:“没有关系,我们不要去打扰他,就让他在那玩会儿呗”。
被允许让他感觉很舒服。我们一边玩儿一边聊,他妈忍不住说,“哎哟,他在家里可从来没有这么放松的玩过”,这时候小米突然说“掉一粒米,还可以再掉两粒”,他妈就笑了说:“我管的比较严,吃饭的时候米粒不能掉在桌子上。掉一个米粒儿还可以再掉两个。就是只能掉三粒米,超过三粒就要挨打了。还有他吃饭太慢了,我们就规定半小时吃不完就让他去厕所里吃,站在厕所里眼睛还往外望着电视看呢”。
我说:“孩子学习是需要过程的,就像学走路哪有不摔跤的呀,你们这些过激的惩罚,对孩子的自尊心打击是很大的,他内心堆积了很多的情绪。这些情绪都积压在胃里,所以他没胃口吃东西。很多成人有胃病大多都是有情绪积压。你看他的画满纸都是黑色 。”
妈妈满面愧色:“那怎么办呢?”
我说:“父母如果肯向孩子道歉,孩子会好的更快一些。”
他妈妈迟疑着,当时没有道歉。
然后我说孩子首先是要被接纳被尊重,我们如果不去看到他的需要就只是去要求他惩罚他,结果就会很糟糕。
孩子边玩边听我们聊天,心情慢慢好起来,画的画也慢慢变得明朗,明艳起来了。
第2天,他们再次来到工作室,妈妈告诉我,“昨天回去跟他爸爸说了,两个人探讨了很久。半夜孩子突然大哭起来,哭的我们心里很是不舒服。然后我就抱着痛哭的孩子,对他说:‘妈妈对不起你,妈妈以前对你太严格了,伤害了你,妈妈以后不这样做了,请你原谅我们吧。’然后就照老师您说的,我们陪伴着他,让他哭了个够。
没想到这个道歉的效果真的非常好,孩子今天起来心情就很好啦。”
接下来又疗愈了两天,第4天他们打电话给我,“罗老师,马上要开学了,我今天带孩子去小学登记报名去了,他现在一点都不怕老师了,还拉着老师的手全校参观了一圈呢,真是太感谢您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