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亲人去世,我反而很平静,我怎么了?

2019-12-24 10:04:54 松果小编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般不会提及死亡这个词,甚至有时我们会用很多比较隐晦的词去代替它,例如仙逝、驾鹤等。可是每个人内心都明白,生命终会走到尽头,没有人会陪你走完一生。 有人会问:为什么人死后哭丧的时候,哭的越大声越好?因为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表示对死者的一种极大的尊重,同时哭丧是我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征。哭丧典礼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典礼是最受注重的。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在亲人去世后,不哭也不悲? 在旁人看来,亲人去世,号啕大哭是正常的反应,说明这个人很悲伤,而不哭不闹的人通常被别人当作是冷漠之人,不哭的人就是心理变态或冷血?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有人曾经对这一群人做过调查研究,并表明这是一种心理自我防御机制。有的人可能要过一两个星期,甚至更久,他才会让自己放松下来,此时才有可能表现出悲伤情绪。 在心理学上人们称这种行为是"心理情感隔离"。这种情况的症状是,遇到非常令人震惊或极度悲伤的事情时,人的大脑会潜意识地将情感和意识隔离开,即使手中的动作没有一丁点的停动,但是此时大脑已经处于空白的阶段,不愿意去接受事情的发生,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样的情况会慢慢的消退。 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因为大脑的自我保护功能,很多人在至亲离去的那一段时间,不想去面对,也不想去接受,所以就自我逃避这件事情的发生,以为自己不去相信这件事情,那么至亲就没有离开过。 在亲人去世后,人们一般都会经历五个阶段过程,否认,愤怒,争取,悲伤还有接纳;从否认到接纳,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事情。在听到亲人去世后,人们一般会对这件事情产生质疑,然后就会感到愤怒,愤怒过后稍微冷静的自己就会想能不能再争取一下,当这些事情都没有作用后,就会悲伤;悲伤过后就是接纳。 还有一些人是在经历过长久的病痛折磨离开这个世界,或者是遵循自然的规律正常死亡的,这类人的离开不会引起亲属们情绪的强大波动。因为他们已经有很长的时间来接受这个事实,这种方式的离开对他们来说反而是好事。 所以亲属们并不是不悲伤只是他们更愿意带着祝福的心态来看待这些亲人的离开。他们能够比较快地从不好的情绪中走出来,同时他们也能够体会到时间的短暂和生命的珍贵。所以他们会更加快,更加好地投入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中。 每个人在面对这种生离死别时的反应是不同的。 其实对于人类、甚至大自然的万物来说,死亡永远都是一件不可抗拒的事情。只不过人类相比于动物,更有感情,在亲人离世的时候会显得格外悲伤,而哭正好又成为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是通过哭来表现自己的悲伤。 各有感情宣泄的方式,有的人哭的死去活来,甚至晕过去,可也有的人像个傻子似得不哭也不悲伤,反而平静的一个人在那儿发呆,像丢了魂一般,其实后者往往是最伤心难过的,他们接受不了这种死亡的事实,无法表达出内心的痛,整个人是空白的,才会如此平静。 每个人都会有离开的时候,伤心是肯定的。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可以逃避一阵子,但不能逃避一辈子。亲人是离开了,但是我们还要在这个世界生存,坚强起来,过去的已成过去,重要的是把握将来,打起精神让生活过得更好。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