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面对孩子心理行为问题?
2019-12-20 19:19:47
松果小编
作者:刘来龙
目前我们身处生存的环境里,很多孩子出现了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孩子痴迷于网络游戏,行为表现过格、冲动、过度迷恋手机、课堂行为不好或小动作多、学校生活适应障碍、青少年与家长关系冲突等。
面对孩子各种各样的问题表现千奇百怪的反常行为表现!不仅让家长头痛,更让老师精力和学校不堪重负。究竟该如何解决呢?这是许多家长都头大和烦恼的问题关键所在。因为问题解决能力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还牵涉到家长与老师的问题。如果一味的只解决孩子,不能解决家长与学校环境问题,仅靠咨询师协助孩子,去解决问题,倾尽所有努力也无疑是亡羊补牢,杯水车薪。因为解决问题的前提需要确认问题;确认问题就需要客观的看待这一问题。找问题的根源,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孩子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客观现实性的问题。尤其是游走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成长结合部的孩子身上表现更为严重。
比如处于第二逆反期(尤其是青春前期)的孩子表现更为强烈。一致使部分孩子出现:压力过大或因心智办成熟感(尤其是自我权利意识与逃避责任感)而导致的心理冲突严重,一方面由于心理上进入了半成熟感,而不自主的、习惯性思维的把自己当成成年人来向家长谈条件,来向家长要求自己对生活应该享有自我安排的一切权利;(一旦得到家长的拒绝和反对,就会认知瞬间变得狭窄而把家长所有对自己的好来忘得一干二净,视家长如仇敌);另一方面因由于许多孩子从小长期娇生惯养而缺少最基础的认知能力、自我自知意识、底线意识产生盲区、规则界限意识失守等基本教育的缺位,而导致的最基本的自知力,以及对自我学习方面应该负有的自我意识控制能力的责任感与自我约束力消失的原因,而最终导致各种各样的行为失常而出现行为、情绪怪异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通过大量案例会发现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情况的基础上,其主要监护人的某一方也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抑郁倾向、吸烟、赌博成瘾、夫妻关系不合、儿童虐待(或对孩子缺少最基本尊重有关)、生活技能偏低或过强等因素存在。因为父母生活能力偏低,就容易忽视孩子,过强就容易纵容溺爱孩子,一至容易使孩子早恋等冲动行为表现。
好了,我们就目前所想握的案例信息,为很好的帮助孩子在关键期学会处理自身问题的能力,需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因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基于《咨询心理学》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应用广泛的应对技能,也是培养一种孩子自我解决家长参与的一种技能,它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协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问题的根源上让孩子和参与的家长从问题的源头上去以预防复发的思路解决问题。
教给孩子学会问题解决训练,不仅仅只是把问题解决技能,当做一个应对生活中心理冲突的方法和策略,更是为了培养孩子有勇气面对日常生活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这种问题解决的技能最主要是适用于那些被认为,有可能处于心理快速发展期阶段,并有可能出现高度危险发展成心理障碍方向趋势的人群。比如:(那些难以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容易冲动者)还有容易患有精神障碍的类型等。以预防为中心的问题解决训练技能有时也会被带入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去。是为了让所有的孩子学会并应用问题解决技能。
问题解决技能主要包括七个步骤:一、就是采纳问题的解决的取向:我们不仅需要孩子学会如何去采纳问题解决的取向;还需要让孩子的家长掌握问题解决适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尤其是当家长认为孩子的问题是难以改变的固化思维时,更应该让家长知道,他们的这种认识只是自己夸张或适应不讲的问题。出现这种固化观念的自动化想法只是他们对情景的反应才是真正的问题,而非情景本身。
二、是帮助孩子确定孩子急于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帮助孩子认识到孩子需要问题解决的主要原因一定要清晰。不能模糊,否则,不利于问题解决的技能学习培训。比如,中午我总是睡不好,第一节课每次都犯困。我想把椅子靠背反过来趴着睡,监督老师说我行为违反学校纪律!这样确定问题,让孩子学会语言表达,及时向老师解释其注意时不影响其他同学有利于自己入眠的行为就容易解决问题。
三、教给孩子设定目标,对以前的不良行为问题改正过来,今后不再发生就可以当做目标来设定。1、问题情景。2、对出现问题情景或者有可能的……的反应;3、情景聚焦型目标是指情景本身(比如,就算是对某一异性好感,也不再去骚扰)。问题的本质——就是说:问题是如何被确定的哪种类型作为最合适的目标。当现实情景无法改变时,只能通过通过选择确认的目标才能解决问题。因为目标本身是咨询师参与下由来访者自己确定的,所以来访者通过启用从咨询师那越来的方法自我改变是问题解决的技能体现。
四、得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是目标实现的最佳途径(心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来访者问题得到解决的概率最大化,咨询师要努力的鼓励来访者自己进行头脑风暴,让他们在实施自我改变程序的时候,任何一种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想到,无论这方法在别人看来多么的不着边际过听起来甚至感觉很奇怪,不管这些奇怪的方法病不一定能行得通。但,这种看起来奇怪的方法。有可能会诱发出来访者最后问题解决的新的有效的方法。比如:心理恨一个人,他会想到痛击对方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把对到打伤,但,他同时也会想到对方会报复,不见对方,从对方的生活力消失,彻底的搬出去,可他也会想这样估计自己会被受到惩罚或者失去经济来源。启用头脑风暴会让来访者产生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比如:和家长老师对着干;一直忍下去;不去上学了;找最好的朋友商量该怎么解决;和父亲(或母亲)断绝关系。离家出走或……等等。
五、让孩子通过对第四阶段想象出来的各种结果中选择选出:最后认为是代价最小、痛苦最少、并能接受,比较切实可行的问题解决的最佳唯一技能,逼迫自己去接受自我改变。
第六、因为只有最优方案才可以解决问题。这也要求来访者必须在咨询(治疗)师的协助下获得(学习应对技能)来促进自己有能力实施问题解决方案的机会和付诸实施的动力。
第七、对选择的问题解决技能实施一段后,来访者可能会对自己问题解决技能得到的效果有个自我评估来检验此方案在自己身上是否成功以及目标实现的程度。如果发现自己以前引起其他人讨厌的行为没有了就证明成功了,如果次数降低了就证明见到了效果,但还有问题存在,那么就需要重复以上的一个阶段或多个阶段。如果效果不佳或没有什么效果,就需要重新选择或制定新的可行性如问题解决的方案。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其问题的根源在于对目标的选择上或者是问题目标的确定上又不妥。就需要重复以上的步骤!
在教授来访者问题解决技能时,心理咨询(治疗)师会用到各种行为治疗程序和方法,比如咨询师需要示范给来访者看,自我提示自我指导、塑造或强化,尤其是对来访者有对某人的仇恨情绪或观念时,咨询师会用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或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等来诠释来访者的仇恨心理,是来访者自己未加验证的认知性错误产生的”自动化想法”而已,拆开分析来访者仇恨某人的理由是缺少证据的,更是站不住脚的。要像照镜子倒着看视频录像一样,让来访者看到自己认知性错误产生的原因和事实证据!来打消来访者的心理扭曲的认知结构和错误观念!
如果来访者年龄较小或处于儿童、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少年或青少年,阶段的孩子时,咨询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尤其是孩子遭遇成人单方面决定规则规则制定表示反感的青少年造成心理伤害时更适合采用问题解决技能。咨询(治疗)师可以将问题解决治疗融入传统家长行为训练项目。
比如,在校孩子有对他人的冲动过激行为冲击他人的情况时,咨询师可以给孩子假设场景,鼓励孩子有这种年头时,”先停下来想一想”的逻辑根据和好处,让孩子学会如何在问题场景中想出尽量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鼓励孩子学习如何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的方案,以缓解自己的冲动行为。比如说:我想跟他说话,他就打我。那么,我用什么方法跟他说了话,他又不打我呢?我喜欢他,可他不喜欢我!我该如何让他喜欢我呢?用此激发孩子的头脑风暴!找出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
让孩子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让咨询(治疗)师成为孩子问题解决技能的配角,这样设计问题解决方案,慢慢的,孩子遇到问题和自身原有问题就会自我解决了!咨询师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在孩子心里成长的路上,就如同蝉蜕一样,在他翅膀分离张开的同时咨询师也就退出了孩子成长的舞台!
——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
——ACI国际心理咨询师刘来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