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工作需要不断面对自己的内心阴影

2019-12-17 19:18:15 松果小编
如果咨询师刚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跟个案开始互动了,并且跟对方说要把咨询工作做的好一点,这个实际上就是一个不归路。 心理咨询跟我们日常生活形态是不同的。我们日常生活形态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进行自我满足,而心理咨询工作不是自我满足,它是自我发现。我们常态生活方式是满足!我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满足我们自己。我们很多时候,实际上感受不到那么多的不舒服,有不舒服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其他方式把它替换掉,可以让自己很快从那个不舒服里转移走,也就是说我们的替代方式、转移机制、置换手段有很多,不需要跟自己那个不舒服过不去,我们直接换就可以。 心理咨询工作不是这样,一个来访者跟你进行互动的时候,你换来换去,来访者也只能换来换去,那来访者的问题永远解决不了。 来访者为什么找心理咨询师做咨询、讨论,为什么不找别人讨论?那是困为很多年了他自己的逃跑策略不灵了,跑来跑去,跑不了了、跑不动了、没地方跑了、被逼的没办法了,最后:“我找个搞心理的来谈谈吧”。他没有找其他的工种去谈,找一个做心理的来谈谈,为什么呀?跑来跑去别人都帮不了忙,他也置换不出去自己的不舒服。 我们心理工作者的生活方式就不是逃跑和置换,而是不断的去面对,天天去面对,什么时候不跑了,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你不跑相当于是在那儿捉“鬼”呢。我们常态生活方式是跟“鬼”离得远点,别跟“鬼”过不去。心理咨询师的成长、生活方式,实际上是天天认识“鬼”,天天在那儿捉“鬼”。这样的话就是不断的去发现自己的不舒服,不断的发现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心理机制。 实际上有点自虐,当我们自己带有轻度病理性的这种自虐,每天自己跟自己在那儿捉“鬼”玩儿,那你逐渐就把这种捉“鬼”能力蓄积起来了,在帮助来访者捉他心理“鬼”的时候就更有经验了。 所以,我不断谈:心理咨询师最重要的是你的勇气。它跟我们常态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心理咨询师的生活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有点像苦行僧。当然,比苦行僧差远了,但是,会有点相似,把我们日常的所有那些花团锦簇都当成虚幻。 经常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成长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我说:这是一辈子的事情。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