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认知】

2019-12-13 21:42:19 松果小编
别再用智商衡量自己 西方早在1889年就已经开始研究智力测验,最初的出发点是帮助一些发育迟缓的儿童恢复正常。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慢慢开始采用智商概念,即为智力赏数,是根据一种智力测出来的分数。IQ=心理年龄/生理年龄*100=125后来后出现更科学的离差智商。离差智商测验中被测者分数会被加起来,直接与同年龄组其他人进行比较,IQ值为100是平均值。 但是这些测试只注意了量变而忽略质变。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采用认知心理学思想主张人类智力是相互连接的三边关系组合的智力统合体 不管哪一种智力测试都有它的局限性。智商测量的结果是精确的数值,以精确的数值去描述模糊的未知事物,本身就有偏差。 因此智商测试结果不能用来衡量自己是否聪明。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是外貌,学历,智商,财富,而是认知的偏差。认知是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视觉,是人类生理的信息输入,而认知则是大脑对输入进行加工的高级吃了。研究认知的科学被称为认知科学。 1认知与智商的关系 性能指效率,功能可以解决@类需求与问题。 高智商与高颜值都属于先天优势但认知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后天不断练习得到提升。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2环境对认知的影响 家庭与学校打下个人认知基础。名校毕业的人,相对于没有读过大学的人,眼界和见识的平均值要高很多。当然,说的是平均值并不是全部。 人们毕业后加入大公司比小公司要好,因为其完善的管理体系,可以让人从小白开始快速拥有足够的视野与见识。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