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大佬”,心理先过关

2019-12-13 21:39:34 松果小编
谁都想进步,但对于兼顾工作和家庭的人来说,每天能学习2到3小时就已经是极限了。成长的同时也得兼顾亲人的感受啊。 成长是一个慢长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需要好习惯的养成,而不是将生命中的一段时间加大密度就能实现愿望的事,不同于高考。 每天2到3个小时,若超过这个限度,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成长是微变化,看了几本书,就认为自己能够放眼世界,想想就可笑,可这就是我之前的样子。 如今领悟的是,学习之前先做选择,这就如同进了百货商场,当你不确定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越是走进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去越迷茫,选择越多,对自己越是一种折磨。 还是将眼光收回,放到现在,注重脚下走过的每一步路,踏实而认真,从身边的小事一点一滴做起,这才是生活本来的面貌。 要是认为自己学了一点儿东西,日子就会有太大的变化,那就大错特错了。思想上的变化并不等同于生活中变化,毕竟生活离不开物质。 生活的变化需要一点一滴的去积累。就像种下一颗种子,有的是草本植物,长得很迅速,很快抽枝展叶,见到果实;有的如大树,需要漫长的等待和耐心,那微弱的生长历程,心急的人几乎看不到。 每个人有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找到并珍惜这种方式,就是对时间和生命最大的尊重。 从去年5月份到现在,似乎经历了“魔鬼训练”的升级版,每天为了完成必做的任务,24点之前就没睡过觉,看到一起的小伙伴们那么优秀,为自己的进步缓慢,陷入迷茫停滞而自责。 此时,一次同学聚会使我思想发生了转变。居然发现自己和多年未见的同学,从外在上看类似,言谈举止上,自己要胜出很多,对此不禁窃喜。她们由于其努力和拼搏得早,比自己要强得多,那时心里的落差感是很强烈的。可那以后,她们都停止了学习和成长,认为那是“不过日子”的表现。 在大家都沉浸在“过日子”的过程中时,有人成功了,这时候好多人不会想她自身是怎么通过努力而获取成功的,而是找外在的借口,比如:她有一个挺厉害的舅舅,她有一个能挣钱的丈夫,等等的来给自己找心里的平衡。 同样道理也是,看别人有了钱,一般都归结到一些客观原因上:这小子真幸运,这笔生意居然这么成功(没成功的n多次他们没看到)。或者有的说“风凉话”,“跟人家比不了,人家有趁钱的亲戚”,等等。给对方身上加上光环,认为那是概率问题,否认努力的结果,然后自己心里就平衡了,就不去努力了。 一个“等”字不知坑了多少人。别的不说,就拿身边的事儿来说吧,“等会儿再吃饭。”真到吃的时候饭菜凉了;“等一会儿再学习。”想学习的时候,到深夜十二点了;看到微信上有意义的链接,然后就想先收藏起来,等我有时间的时候再看吧!这一等到的结果就是,将收藏中的东西清除的时候,才会瞄一眼那个标题,哦,这个我还没看呢! 所以说只要想到的事儿,想做的事儿,马上就去做,哪怕比蜗牛还慢,只要是坚持,总会有进步的。 千万不要等,等是某种意义上的放弃。因为嘴上可以等,但是时间却一去不复返了。如同天际划过的流星,消失不见。 同孩子说起这类的感悟时,他会一脸茫然,“少年不知愁滋味”,我只能老学究似得摇摇头……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