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频繁尿裤子小孩,心里在想些什么?

2019-12-11 18:48:25 松果小编
二嘟25个月了,从上一个月开始拒绝再穿着纸尿裤睡觉了,并且晚上坚决叫醒家长再小便,正式宣告自己进入了肛欲期(1.5-3岁左右),佛洛依德认为,随着肛门括约肌的发育成熟,孩子在这个时期会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并从中体会到快乐(欲力的满足)和成就,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出现一些变化,比如:老说要尿尿,把他又不尿,刚放下又尿裤子,一天尿好多次裤子,大便可能也出现一样的现象,一次大便分几次才解决完,这些也许会发生在他们明明已经可以很规律的如厕一段时间之后,所以这也许会引起家长的一些怒气或烦恼,对于家长的耐心是个很大考验,因为我们不知道这孩子是故意的还是有啥毛病了,很气人,很困惑。这个时期孩子尿裤尿床,有些甚至会随处大小便,均属正常,还有的孩子可能会在排完便后要求看一看排泄物,这会引起家长极大的不适感,但是如果家长在孩子看见之前就急于把它冲掉,孩子心里就会一直有疑惑和焦虑存在:好像我身体的一部分从身体分离了出去,并且被妈妈冲掉了,但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所以这个时期如果处理得当的话,会在一到两个月左右时间平稳度过,如果家长过于严厉批评指责甚至打骂,就会使这个时期大大延长的同时给孩子带来一些心理压力而对人格的发展造成深远的影响。记得大概三年前,一位妈妈十分焦急的找到我,眼泪汪汪的告诉我,她三岁大的儿子突然不能小便了,并且总担心会尿到马桶外面,医学检查显示一切正常,后来了解才发现,这位妈妈很难容忍三岁的儿子尿床这件事,曾经因此批评甚至打过孩子。当然过于严苛和过于放纵都要尽量避免,过于严苛可能会让孩子在成年以后的“放不开”,而过于放纵可能会让孩子在成年以后“收不住”。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家长要做的是在过于严格和过于放纵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给与温柔而坚定的引导。这个时期也是埃里克森所说的“儿童早期”,这个时期的儿童除了要培养良好的大小便习惯外,已不满足于狭小的空间,开始去探索外部的世界,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知道什么是自己想做的,什么是不想做的,并坚持要独立的去完成一些事情,他们说的最多的是“no”,可能听到的最多的也是“no”,承受“不”和说“不”的能力同样重要,也许就是在“no”的过程中试探底线,建立边界和规则,所谓自主,可约等于自由,“不自由,毋宁死”,所以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所有的“提醒”和“阻止”基本是等于“怂恿”,如“楼梯口不要去啊”,“墙上有两个小洞洞的地方不要碰啊”,当我们这么说了,他们一定会去做的,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这些危险因素提前做一些措施,所谓“意志”就是通过努力可以克服一些困难达到目的的能力。如果父母能够接纳孩子这个独立的开始,鼓励孩子的探索,他们就能够获得自主感,如果保护过多,他们就会怀疑自己控制自己和环境的能力,并因为满足不了父母的期待而感到羞怯,所以我们要尽量少的代替他们做一些他们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一些引导就能完成的事,请记住,“全能父母,造就无能小孩”。这个时期也是玛格丽特.马勒说过的分离个体化时期的第四个亚期“客体的恒常阶段”,所谓客体的恒常,就是相信妈妈离开还会回来,而不是彻底的消失,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安全感”,妈妈的消失和出现如果是可预期的,那便是有安全感的,如果妈妈的出现和消失都是不可预期的,或者说,分离时间超出了孩子可承受的范围的话,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焦虑,也就是不安全感,这种不安,也会带到孩子成年以后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中,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必须要时时刻刻知道恋人在哪里,在干什么?如果不搞清楚的话,就会寝食难安。这个时期,孩子对妈妈的依赖较之前的婴儿阶段有所降低,并不是时时刻刻都需要妈妈,除了与妈妈的互动,也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这意味着独立和分离的开始,这样的变化,一定会或多或少给妈妈带来一些失落和丧失感,孩子的每一次成长都会伴随着丧失,就像当他学会走路就意味着再也回不到那个时时刻刻被抱着的过去了,对于这些丧失的很好的哀悼,让我们有勇气和力量踏上新的征程,去到更广阔的天地。孩子的每一次成长也有可能会诱发父母早年的创伤体验,让它们以各种症状再现,同时也有机会得以修通。(我一直认为,孩子是上天派来度我们的,让我们可以理解自己,得以成长,变得温润)。这个时期也被称作“terrible two”——“可怕的两岁”,这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与其说叛逆,到不如说是一个独立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我们用叛逆来形容,是针对于“受控制”来说的,那是因为在我们的头脑里,有一个预设“孩子本应该是受控的”,所以现实往往会带来一些焦虑。有同学跟我说:好矛盾啊,有的说能打孩子,有的说不能打孩子,有的说这么做,有的说那么做!其实我觉得,也许一个足够稳定而容纳的妈妈比方法和“套路”更重要,感情基础到位了,又何必在乎那一寸半寸的呢?我猜,如果这个世界上有最糟糕的搭配,那就是一个焦虑的妈妈和一个“terrible two”的娃娃吧!(同样的或者更强烈的“叛逆”可能会在青春期再次出现,不同的是,家长可能会发现,青春期孩子更不可控,因为他们很难再被“套路”了,我猜,这个世界上如果还有另一种最糟糕的搭配的话,莫过于一个“更年期的妈妈”和一个“青春期的娃娃”了吧)。总之,两岁左右这一时期的任务发展,对于将来的社会组织与社会理想的态度至关重要,也为将来的秩序与法治社会做好准备,六个字:不逾距,敢成功!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