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有社交恐惧症”“我也是”
2019-12-04 23:40:21
松果小编
一个姑娘在咨询中问我,老师我觉得自己最近可敏感了。
上班的时候,同事聊天时说了什么话,我怀疑是不是在说自己。
同事笑一下,我也会怀疑是不是在取笑我。
遇见熟人我就想绕过去,更别说遇见陌生人了,说不上两句就脸红。
这些导致我越来越不想去上班了,每天上班的心情和上坟一样,干脆全职在家了。
可从声音听起来是个挺爽朗的东北姑娘......
最近几年,明明市面上心里自助、教人摆脱社恐的书越来越多,可有社恐的人,却仿佛越来越多了。
早几年,你跟别人说你有社交恐惧症,恐怕还要费些口舌解释清楚这词是什么意思。
可现在,你跟别人说你有社恐,对方的回复多半是,我也是。
很多人说,什么社恐,说白了就是怂。都成年人了,连这点胆量都没有吗?
不敢跟陌生人说话,怂;不敢上台表演,怂;害怕黑暗,怂;害怕孤单,怂。
好像一个字概括了所有症状。
如果您的倾诉对象不是心理咨询师,他多半会劝您:有啥好害怕的啊,对面也是个人,有啥好脸红的呢?
或者说,不要太敏感了呀,你就当没听见他们说话不就行了。
好像是出于这样一个逻辑: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哪怕是紧张、痛苦这些负面情绪。
按这个逻辑,控制情绪是理所当然的,只要理性克制,我们就能远离痛苦,获得幸福。
真能这样就好了。
而事实上,这种自以为在控制情绪的方法,恰恰是问题本身。
敏感、社恐等特征,一部分来自于自寻烦恼的生存本能。
从山顶洞人到现在,手无缚鸡之力的人类得以延续物种的奥秘,就是杞人忧天,通过敏锐发现各种危险来保护自己。
而且为了存活,我们的祖先必须属于某个集体,因为被部族驱逐,就意味着落单、容易被野兽吃掉。
所以,大脑为了保证我们合群,会不断跟周围其他人比较,确保自己受欢迎,不被排斥。
有些人天生更加敏感,更能共情到别人细微的情绪变化。
自己的情绪也因此像过山车一样,跟随别人的情绪起伏。
这种特质的人严格来说,并不能算社恐,可以归为敏感星人吧。
另外一种习惯性逃避社交、远离人群的人,是出于某种心理创伤。
比如童年生活环境不稳定的、有过被虐待、被侵犯的经历的。可能会形成逃避型人格,对于人际关系有天然的不信任感。
这种才是我们说的社交恐惧症的范围。
如果您有这种困扰,则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了。
心理咨询师通过多次专业的谈话,会帮助您从接纳自己开始,逐渐走出密不透风的内心围墙,疗愈心理创伤。
我是夏墨竹。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执业心理咨询师,师从国内有名的心理学大咖。线下咨询时长500小时以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