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隔离
2019-12-04 16:23:43
松果小编
1、玉真的故事
玉真的爷爷去世了。她没有哭,村里的人议论纷纷,传说她如何不近人情和不懂孝道。
可是没有人知道她心中的痛,她也不曾将这种痛到处向人哭诉。
十年前她的奶奶去世时,她哭天喊地、要死要活。她是爷爷和奶奶捡来的弃儿,在这个依靠街头摆摊、间或靠在胡同收破烂、捡废品维持生计的家庭里,爷爷奶奶就是她的爸爸和妈妈。
尽管家里不算富裕,但却充满欢歌笑语。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懵懂晓些人事,看到或听到别人对自己家论长道短、议论纷纷,她也怀疑过自己的家庭并质问过奶奶,可奶奶只是报之以微笑了事,无奈她只有反过来再问爷爷,而爷爷却只是叹口气离开。
奶奶后来患了食道癌,家里无钱医治,奶奶也不肯治,在身体的疼痛和心灵的痛苦双重折磨之下,一天天消瘦下去,终于有一天成了皮包骨。一次,奶奶趁玉真站在床头,用手指指玉真,又指指自己的心窝子,看到玉真略带迟疑的微笑,奶奶将她瞬间的微笑化成了一种永恒,玉真的微笑被奶奶定格在视网膜上,被她以一种世人解释不了的非物质形式带到了天国去。
奶奶带走了微笑,玉真痛哭了三天,直到哭昏晕厥,感觉自己再也没有力量哭喊了,感觉自己再也不会为任何事情去哭喊了。
甚至在奶奶出殡的日子,她都是傻傻地、痴痴地按照司仪的吩咐傀儡一般完成每一道程序,大家只是看不到她流眼泪。
村子里炸了锅,玉真在她奶奶出殡的时候竟也没哭。
人们以为自己看到的情景就是真相,责备的话开始漫天飞扬,甚至奶奶病重期间玉真几次露过笑容与人交谈的场景也被人扒了出来,添油加醋任意裁剪,玉真被村民逐渐塑造成了一个冷漠无情的蛇蝎女孩,全然不顾她的两道小辫辫梢还扎着的两段红头绳。
让隔壁邻居惊讶的是,玉真从来没有为自己辩解过。
她早早地辍了学,替奶奶照顾爷爷。有很长一段时间,她甚至不去想奶奶,可是奶奶时常在夜间走进她的梦里。
在梦里她常常向奶奶诉苦,奶奶常常抚摸她的头发,温柔地向她说些贴心话,可她梦醒了什么都记不得。
如今爷爷也离她而去。尽管玉真已成了二十岁的大姑娘了。可二十岁的大姑娘变得愈加不明事理。她一滴眼泪都没掉,更没有哭天喊地、寻死觅活。
村民看到的仍然是一个神情木然、眼神呆滞的姑娘,她的哀伤不再包含泪水,只有绝望。
2、认识情感分离
当朋友问我玉真为什么会这样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心理学词汇——情感隔离。
我很庆幸地告诉朋友,就是玉真的邻居,当一个人遭遇了极大的痛苦,他需要一种心理防御机制,避免自己陷入崩溃边缘。而那些面临困难、危险和痛苦甘愿结束自己生命的人,无一例外都是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出了问题。
情感隔离就是一套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这里说的情感,不同于情绪,不是指喜怒哀乐,而是指抑郁、焦虑和恐惧。
情感隔离是如何运作的呢?
一个人如果有一段痛苦的体验,如果这个体验恰在他的觉察范围之内,因为这体验会给当事人造成巨大的痛苦,当事人会将它排斥在意识范围之外。结果是,虽然有那些痛苦的存在,当事人却感受不到它。
情感隔离,并不是一个人在装疯卖傻,而是他实实在在感受不到。
奶奶的去世对玉真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带给她无可比拟的痛苦。她只能调用她的防御机制保护自己,这个调用对她来说是无意识的,是她和爷爷奶奶相处过程中习得到的自我保护。
可这种保护往往到了夜深就不起作用,那些压入潜意识的痛苦会被梦呈现出来,梦自身的补偿机制让她和奶奶重新建立起连接。奶奶出现在她的梦中,唤醒她内心的痛苦。所以说,梦是清醒状态下未完成的哀伤的继续。
从精神分析师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心灵防御机制是否完备是判断他人格是否健全,以及精神状态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如何去不断锤炼一个强大的心理防御机制呢?曾奇峰总结了三种方式:
①咨询心理师,通过上百次的自我体验,让专业人士帮助自己去完善。
②重要他人,那些在生活当中能给你充当人生导师的亲朋好友,以及人格成熟、事业有成、性格开朗的同事同学。
③经历了很多创伤事件,自己没有被击垮,反而越来越成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