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你的强

2019-11-29 11:47:39 松果小编
常听人赞扬某君坚强,揶揄某人软弱。仿佛坚强一词代表完美的人格,而软弱者却一无是处似的。 可是,这一切在老子眼中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后就变得僵硬;草木鲜活的时候是柔嫩的,死后就干枯坚硬。可见,柔弱是生的标志,坚强是死的形象。 当然,老子也不是一味地否认“强”,而是对强的含义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认为“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能够战胜别人,只能说明你有力气,一个能战胜自己内心欲望和执着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另一方面,老子认为人真正的勇气绝不是来自于自私的欲望,而是来源于对他人的爱与慈悲。“慈故能勇”,一只做了妈妈的母鸡能够战胜一条凶猛的恶犬,完美地诠释了老子的这一理论。 老子永远是最辩证的。所以他又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告诫人们,审时度势,适时放下,是自我保全的智慧,也是一种勇气。而这种勇气,是“坚强”者所缺乏的。 也许有人会说,老子的道家是避世的哲学,未免太过消极。那么,我们就再看看儒家是怎么说的吧。据《礼记*中庸》载,孔子把“强”分为“南方之强”和“北方之强”两种。北方之强是“衽金革,死而不厌”。枕着兵器和甲胄睡觉,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战死沙场也没有遗憾。这样的强,是北方强悍的民族所推崇的品行;而南方之强则是“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强调的是宽厚与包容。这样的强,是南方的大人君子所推崇的品行。一个定义为强悍者,一个定义为君子,看来,孔子更赞赏的是宽容的品格啊!这一思想在《论语》的一则小故事中也有体现:孔子的学生子路,性格十分强横,孔子在一次评论自己的学生时说:“像子路这样的性格,很难有善终啊!” 可是,现实生活中往往个性强横的人处处得利,而性格柔弱者却只能处处吃亏,是这样吗?从短期看,是这样的。但古语有云:“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说的是性格一贯强势的人,很少能安详的死去,甚至不能自然死亡;而总是争强好胜的人,最后一定遇到他无法战胜的的对手。据我考察,当今社会,这样的对手常常来自于家庭内部。其中之痛,令人扼腕。 内心的坚韧与强大,是的品格与修为;如果一味的争强好胜,你就该反思了。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