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流浪“国学大师”
2019-03-23 12:06:28
松果小编
最近的网络红人是被称做流浪国学大师的沈巍,看了媒体展示的沈巍本人的很长一段自述,提到了他的原生家庭、人生转折和他的一直以来的困惑。
我不想去分析他的人格,只想说说我的体会。沈巍的专业是按父亲的要求选择的,其实他更喜欢中文专业或国际政治专业。而没有从事他喜欢的专业是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如果可以重来他愿意选择符合自己意愿的工作。
中国的父母本意是希望孩子的一生走的平坦、顺畅,却不理解一个人连对自己最重要的事都无法控制,会有多无奈。这种无奈的坚持在遇到挫折时,会不堪一击,甚至走向最不平坦的道路。作为父母要的是什么呢?要的是一段亲子关系,是一段相互的陪伴与支持。只要孩子能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相信他一定有办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
周围人评价沈巍,有学问、脾气好,就是在“捡垃圾”上走进了死胡同。这也是沈巍一直以来的困惑——为什么讨饭的人不被笑话,还有人同情,而他只是习惯捡有用的东西,为什么不被接纳。
主流价值观认为既然一个人有稳定的收入,就不应该去捡垃圾,会不体面。而一个人不顾自己的形象,去捡垃圾就不正常了。我觉得主流的观念不一定就是对的观念。比如捡有用的垃圾是于己于人都有好处的事。于己来说,能做到废物利用其实也是一种创造,会带来创造感的满足。于人于社会来说,也是一种民间自发的垃圾分类。据说在韩国的垃圾桶旁边都有摄像头,必须严格的垃圾分类,没做到的话会被追查并罚款。我们国家也在提倡垃圾分类,但还不是强制性的。我经常看到小区有拾荒的老人,把垃圾桶里可以回收利用的材料都找出来,放到小车上。每次我都觉得很好,自己扔垃圾时,也会把纸和瓶子挑出来单独放置,可能的话放到垃圾桶旁边,很快就会被拾走,觉得也是一种利人利己的事呢。我真的相信拾荒的人帮我们做到了垃圾分类,有效利用了资源。
我想流浪“国学大师”的困惑会通过周围人态度的改变而得到解答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