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否决定了未来?

2019-01-31 19:19:37 松果小编
似乎在评判一个人,尤其是归结一些性格问题的原因的时候,总是会追根溯源,去看他的童年是不是受过什么阴影,也总能找到一些原因。这么说,某种程度上,一个人的命运,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写定了吗? 在讲这个问题前,让我们先来假设一个命运的主角,我们就叫他小张吧。小张有一个不太幸福的童年: 1、母亲在3岁的时候,因为不堪忍受父亲的家暴离开了他。后来父亲也去外地打工,并又成了家。 2、小张从小就交给爷爷奶奶抚养,爷爷奶奶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好,但老两口很疼爱孙子。 3、小学到初中,小张的成绩都不太好,经常受到别人的嘲笑。但有个老师很同情他,在生活中给了他很多关照。 4、虽然成绩不好,但小张的手比较巧,会用捡来的铁丝给自己做玩具手枪。 5、小张有两个好朋友,也是差生,他们三个人经常一起玩。 时光荏苒,转眼30年过去了,小张没能上大学,一直在一家汽车配修店打工。小张交过几个女朋友,只是他好像没办法和她们建立起正常的关系,一旦确定了关系,他就会非常依赖对方,并想完全占有对方,直到对方不堪忍受而离开。 如果你相信命运脚本,并且受过一些心理学训练,你就很容易发现小张行为的内在逻辑:没有父母的童年让他特别缺爱,因此有对爱的过度渴求,这让他很难与人建立起正常的关系。也许你还会说,他在恋爱中不断寻找的,其实是他童年失落的妈妈。 然后,时光荏苒,转眼35过去了。因为非常擅长修理汽车,小张逐渐成为了工厂里的技术支柱。他上一个老板自己出去创业,带着他一起,于是他成了一个汽车维修公司的合伙人。35岁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年纪比他大不少,对两性关系的处理也更成熟,她用极大的爱包容了他。不久后,他们结婚了。 这时候,你同样也很容易发现小张现在生活的内在逻辑:虽然童年缺爱,但小张有爱他的爷爷奶奶,这教会了他基本的爱。无论是那个关心同情他的老师还是一起玩的好朋友,小张都有跟他们建立起关系的能力,他能够得到同伴的信任,也能够得到老板的信任。虽然成绩不好,但小张从小就显摆出了摆弄机械的才能,这为他后来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打下了基础。 另外,小张35岁时遇到的女人,让他一直寻找的母爱终于有了回应。 一个人的生活材料总是包含着很多的挫折和积极的资源,而怎么组织材料,决定哪些材料重要,却是根据现在的状况来定的。所谓的命运脚本,有点像根据一个人现在的生活状况,来为他写一个传记,解释他的生活何以到了这里。所以,我们在读一个传记的时候,经常会有“原来命运早已做了如此安排”的感觉。因此,命运脚本与其说是“童年经历决定了选择”的产物,不如说是“回溯式因果”思维的产物——如果有了结果,我们总能找到解释这个结果的原因,并因此觉得,这个结果早已命中注定。 真正能够证明命运脚本存在的,不是回溯式,而是前瞻性研究。如果我们能通过一个人过去或者现在的状况预测未来,那才证明命运脚本的存在。心理学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若干个实验,用的就是持续时间很长的前瞻式研究。其中一个很牛逼的研究是哈佛法学院发起的,研究选取了456名社会经济上比较弱的孩子,研究他们长大后会不会犯罪。 这些孩子中,有一半的家庭生活在贫民窟,有三分之二的家庭领取社会福利,有类似父母离异、母亲精神疾病、父亲酒精成瘾之类的问题,其中11位男性被认定有最糟糕的童年环境。他们在14岁时接受了第一次访谈,研究者普遍认为他们将来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25岁第二次访谈,这11名被研究者仍然在经历某些心理困境。但是,当47岁再接受访谈时,这11位被研究者中,有8位已经有了体面的工作、稳定的关系。最后发现,虽然他们出自恶劣的家庭环境,但很难预测他们是否会犯罪。另一项类似的研究结论是,从宏观上讲,幼儿时与父母亲密关系的质量是预测成人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但具体到个人,这种预测很难。有很多出自“祸害型”父母的孩子,长大后也表现出了让人吃惊的转变。 所以,如果“命运脚本”指的是那种童年决定人生的过去决定论,我觉得不太靠谱。人是环境、机遇、性格共同作用的产物,而且人有很大的自我塑造的能力,人一直都有自由。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