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掴女儿?带你了解产后抑郁的真相

2019-01-06 19:59:12 松果小编
掌掴女儿?带你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产后抑郁 近日,一段女子掌掴婴儿的视频在网上流传,据湖南衡阳公安消息,此女子为孩子妈妈,因为丈夫不在家中,感到孤单,便用手机录制手打女儿脸部、用嘴捂其女儿面部的视频,并把视频发布到朋友圈,想用打女儿的方式刺激其丈夫回家。目前,该女子已向公安自首,小孩健康,由奶奶抚养。 这件事情在网上引起热议,有人指责该女子不应该采取这样的方式,也有人说孩子妈妈很可能是产后抑郁,还有人说错在丈夫不能给给与孩子妈妈应有的关爱与陪伴······ 一个新闻事件往往在人们取得关注的时候会暂时得到为大众所接受的处理方式,但是当风潮过后事态会如何发展呢?曾经的小男孩“杀鱼弟”被爆出后,家人迫于舆论压力让孩子重返校园,我们以为事情就这样圆满地结束了,但是谁也想不到时隔8年之后,曾经的“杀鱼弟”因为与父亲争吵而服用百草枯企图自杀的事件再一次暴露在观众面前,也许当时我们所做的不是把孩子送到学校,而是纠正其父亲更正错误的教育理念与抚养方式,或许故事又将是另外一种结局。 而如今的事件又何尝不是呢?妈妈掌掴女儿,丈夫缺乏陪伴,这的确是非常不值得我们提倡的,但也许我们不应该一味地指责那位妈妈或是丈夫,而应该真正搞明白事情背后的真相与原因,对于产后抑郁多一些思考与领悟。虽然仅仅从新闻的只言片语我们无法确认该女子是否真正患有产后抑郁,但是,目前为止,很多人对于产后抑郁仍抱有“不就是生个孩子嘛,以前的人生完孩子就干活了,还不是现在的女生太作”等错误认知,产后抑郁应该被更多的家庭知道,并学会合理的应对与处理。       什么是产后抑郁? 产后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充满压力的母性适应期,甚至是危机期,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包括情感、信息、物质和评价等方面的支持,减少产妇的负性情绪。 产后抑郁是产褥期妇女较常见的情绪异常,表现为哭泣、忧愁、不安和抑郁情绪、易激惹、焦虑失眠等,通常发生在产后2~7天,症状较轻。产后抑郁症则程度较重,是产后发生的以持久性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多在产后2周内发病,4~6周症状明显。 有学者在2015年对在武汉市三所医院住院分娩的431名妇女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产后抑郁发生率为34.8%;这意味着十位新妈妈当中就有三四名妈妈患有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与一般抑郁症状相同,主要特征为: ①情绪方面:常感到心情压抑、沮丧、情感淡漠;表现为孤独、害羞、不愿见人或伤心、流泪,甚至焦虑、恐惧、易怒,到了晚上会加重。 ②自我评价较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或表现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丈夫关系不协调。 ③创造性思维受损:主动性降低,表现为反应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工作效率和处理事物的能力下降。 ④对生活时常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没有意义,表现为厌食、睡眠障碍、易疲倦、性欲减退,还可能伴有一些躯体症状,如头昏头痛、恶心、胃部灼烧、便秘、呼吸心率加快、泌乳减少等,而程度比较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绝望,自杀或杀婴的倾向,有时表现出错乱或昏睡的状态。 产后抑郁不仅危及母亲健康,还会影响婴儿的身心健康、母子关系和家庭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产后抑郁对婴幼儿心理行为的发育有较大影响,要及早地进行早期教育,早期智能开发,从而促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 哪些因素会造成产后抑郁? 影响产后抑郁因素主要为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 遗传因素: 遗传物质基础发生病理性改变,如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以及基因突变等均可发挥致病作用。家族之中如果有人曾有精神病史、抑郁症史的孕妇得产后抑郁的可能性会较高。 生理因素: 女性分娩前后体内内分泌发生急剧变化,体内激素水平以及神经递质发生明显的变化,是导致产后抑郁的生物学基础。 心理社会因素: ①高危妊娠,初产妇 由于初产妇缺乏对分娩过程的认识,过分担心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对分娩存在着紧张恐惧心理,因此产褥期妇女的情感处于脆弱阶段,在产后一周情绪变化更为明显。初产妇和高危妊娠的产妇由于过度焦虑和抑郁可导致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成为产后抑郁症的促发因素 ②文化水平较低 相对于低文化程度的产妇,文化程度较高的产妇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主动获取保健知识的意识更强,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排解抑郁情绪的方式的可能性更高,因此出现抑郁情绪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③产后消极的应对方式 心理分析学家认为妇女在怀孕期和产后的行为变得更原始或具孩子气,这种改变可引起心理冲突。另外产后由于要适应新妈妈的角色,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产妇往往容易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处于负性事件的易感期,容易片面看待事物,往往夸大不利因素,忽视有利因素,主观上低估自己的社会支持资源,缺乏主动沟通、求助他人的意识,用消极的方式应对问题。 ④缺乏家人关心,社会支持 缺乏家庭支持可增加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很多人还有着较深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于是,很多家庭便出现了“丧偶式育儿”,丈夫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角色缺失,丈夫期待生男孩,由夫家人照顾产褥期、不满意丈夫的照顾、产前情绪抑郁,有向婴儿发泄情绪冲动等均为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 婚姻满意度低、缺乏丈夫支持的产妇易患产后抑郁,孕期应激压力越大、孕期发生不良的事件越多,患产后抑郁症的可能性越大。缺乏关心的产妇情绪容易低落,长期的低落情绪可能发展为抑郁症。 怎样预防和应对产后抑郁? 内分泌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主要因素,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 预防产后抑郁的措施: ①妊娠期干预:有研究表明,对分娩前的孕妇科普正确的分娩知识,减少对分娩的恐惧,有利于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 ②分娩期干预:产科医务人员要注意服务的语言技巧,避免给孕妇的情绪造成负面影响,尽量减轻分娩过程的痛苦,对分娩过程给予充分的关注,在生理上、心理上全力支持。 ③分娩后干预:对具有高危因素(孕前情绪异常、手术产、难产、滞产等)者进行干预,及早进行心理咨询与疏导。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使产后抑郁患者宣泄,感到支持、尊重、理解、信心增强,加强自我控制及建立与他人良好交流的能力,激发患者的内在动力去应付自身问题。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症显著有效,同时不会给母乳喂养的婴儿造成任何危险,因此应被视为产后抑郁症的一线治疗,而不是药物疗法的辅助治疗。多数研究表明,产后干预可有效缓解产后抑郁,心理社会学和心理学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因此对,对于产后抑郁的女性,我们应该多给予他们一些关爱与理解,并鼓励她们进行积极的心理治疗。 此外,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系统的产妇发生产后抑郁比率较低,有研究发现支持总分每上升1分,患抑郁的危险就减少12%,因此应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从家庭到社会不同层面给予产妇关爱与帮助,通过心理干预等方法提高产妇的社会支持利用度,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家庭支持和良好的居住条件可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家人的关心、体贴及良好的居住环境可减少产妇不良情绪的出现,为产妇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和舒适的居住环境非常重要。因此,鼓励家人要主动关心产妇,密切关注产妇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及时发现产妇存在的问题。 国内一些调查发现与父母同住的大家庭,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比例较低。工作单位应通过工会、妇联等部门关心慰问产褥期职工,在孕产期及哺乳期按职工保健管理条例给予相应照顾,保障足够的产假及哺乳时间,不可借机辞退和减低待遇,应提供宽松的职场环境;医疗机构应在孕妇学校开展健康教育,传授产后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孕产妇对其有正确认识,学会适当的心理调适;产房助产士应开展陪伴分娩,教会产妇掌握减轻分娩时的紧张与痛苦的方法,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妇保人员上门产后家访时,要注意产妇的情绪,及时发现产后抑郁,采取干预措施,实施心理疏导或转介到心理咨询门诊。总之,从家庭到社会都要支持和关爱孕产妇,要构建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与发展。 最后,妇女在经历了妊娠、分娩后,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情绪极不稳定。但是大部分产后有抑郁情绪的妇女不会主动去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甚至有50%的产妇从家人及朋友那里也得不到帮助。尽管产妇在产后有一些机会接触医务人员,但她们更倾向于隐藏自己的心理问题尤其是抑郁症。因此,作为家人朋友,我们一定要多给予产妇朋友谅解与鼓励,多多给与他们可获得的社会支持,而不是添油加醋,冷嘲热讽,这样才能减少更多悲剧的发生。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