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其实很好;只是在比较中,忘了自己是谁

2018-11-04 12:27:17 松果小编
渊旎从有印象开始就是不停地被比较。小时候父母会比着「谁比较乖」, 连便当店的老闆娘都会直接对她说:「跟妹妹谁比较漂亮」, 然后上学了就比「谁考试考得比较好」, 大学毕业被亲戚家人追问着工作薪水「谁赚比较多」。然后她想未来就是不停被比「谁嫁得比较好」、「哪个人的老公比较优」, 想到这些比较, 有时候得到「比较优异奖」, 开心当然不在话下, 但真的很害怕哪一天会落马啊! 然后就绷紧神经,紧紧护着奖盃,可是渊旎却觉得活得好累啊…… 你是否也曾有这样的时刻:不停地比较自己与他人,从髮型、服装、脸型、肤色等外貌,到学历、家庭状况、经济能力、事业等成就,但无论怎麽比,总觉得自己输人一截,没有突出之处,平庸如一般人,却又渴望他人的注目,就如同那个比较的对象一般。甚至有时候感觉自己「比较成瘾」,忍不住就是想要计较爸妈对谁比较好,主管对谁比较信任。比较之后若自己真的「比较差」,就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做得不够好、不够多,或是自己比较没有价值,所以获得不了他人的重视。 经过层层的比较之后,开始感觉自己愈来愈不快乐,会忍不住找愈来愈多可以比较的事物来与其较劲,但不知道怎麽的,却只觉得自己愈来愈糟,看到愈来愈多需要改进与增强的部分,对自己愈来愈没有自信。其实,在我们的成长过程当中,碰过太多「比较与被比较」的场面,从学历到外貌、婚姻,什麽都能比,比什麽都不奇怪…… 我们在潜移默化当中, 学会了比较, 有时从比较中感觉到自己的优异, 找到成就与优越感;有时却让自己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负向迴圈,看见自己总是少了什麽、缺了什麽,甚而开始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别让比较成为你痛苦的源头 或许比较让人尝尽痛苦,但这些痛苦仍无法阻止人们继续比较,难道是因为我们这麽喜欢自虐?其实并不是的,比较的确有时让人愈来愈不满意自己,但有许多时刻,比较的意义是让人可以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就如同考试排名,从名次了解自己的学习成就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也藉由他人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到达了怎麽样的程度。就像是在汪洋中漂流的船在大海中抛下一个锚,它变成了我们的基准点,以此为基础了解自己的相对位置,对自己的位置做出解读。 我还记得网路上有一个补习班名师在影片中说了一个故事,内容大约是在讲有个女学生失恋了,内心非常痛苦因而找老师寻求安慰。虽然老师告诉她许多道理,女学生仍然在被分手的情绪当中。后来老师为了让她心情可以比较平复,想到了一个办法,突然到饮料店买了一大桶的绿茶,并要她把这些绿茶一口气喝掉,喝到最后女学生痛苦万分,甚至开始呕吐飙泪。这时候老师问她痛不痛苦,她说痛苦,老师问她是否比失恋痛苦,她回答「是」。老师后来幽默的下一个结论:「痛苦是比较出来的」。 看完这段影片时,我也笑了出来,一方面欣赏这位老师的幽默,一方面又佩服他用实际体验的方式,让人去感受到「经历或看过更痛苦的事情,藉此让自己比较好受」。在学校裡,我也会让孩子们看看非洲难民的生活与饮食环境,来让他们珍惜目前拥有的生活,珍惜食物。比较有它正面的意义,让我们看见自己未曾注意的拥有。 我们藉由了解比自己更加弱势的人,身处在更糟糕境遇的人,体会到自己的幸福;但同时,也会因为看到「人生的胜利组」比自己优异的条件,认为自己仍有一段需要更加努力才可能追得上对方,甚而怀疑自己不受上天眷顾,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比较,可以让我们不过度耽溺在自己的痛苦当中,仍能看见自己的拥有;比较也可以让我们对目前的自己感到不足而沮丧,看见自己失落的一角。比较让我们看见自己,有时满足了自己的优越感,所以不停地比较,想要去「证明」自己很好;比较也让人看见自己的缺乏,感受自己的不足,于是感到难受,怀疑自己是否没有价值。 过度的比较,反而让我们失去自己 当渊旎发现,只有藉由比较,她才能获得安全感时,她已经落入比较的漩涡中无法自拔。只有藉由比较才可以知道自己到底好不好,自己是怎麽样的人。 「比较」不坏,它有其正面意义与价值,但当过度耽溺于比较当中无法自拔, 把比较取代了本身对自我的认识,便会产生一种错觉:比较后的结果才是真理。对自己的评估与理解不重要, 于是与他人比较后的结果慢慢变成了自我价值的代名词,任由他人的表现与成就来定义自己价值,便遗失了许多的自己。 「比较」,让我们得知自己与其他船隻的距离,却也要看看自己在航行途中, 经过了哪些美丽岛屿,经历了怎麽样的暴风雨,又曾看见多少次的彩虹。当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比较上,便会慢慢忘记自己在过程当中的努力,失去看见自己本质的能力,迷失在汪洋当中。 你知道自己是如何与他人比较的吗? 渊旎突然发现,她总是习惯去比那些自己比别人差的部分,但比别人优秀的部分,她都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的。听起来好像是自卑,但其实却是自己的骄傲──她应该要是个什麽都很厉害的人。 有时「比较」会像个瘾,在比较中安定,却也在比较当中自卑。因为比较可以让我们从他人的视角来看看自己,从另一个角度来衡量自己,然而若只从他人的角度来了解自己,便会失去对自我的评估能力。 回到自己本身,想想「我」是怎麽想自己的?我「感受到的」自己,又是一个怎麽样的人?这能帮助我们回到自己本身对自己的认识,感受自己的存在,才不会一味地将自己的价值,交託在他人的手中而不自知 以上内容摘录是读书笔记分享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