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
2018-11-03 17:30:55
松果小编
“同性恋”在中国总是那么的不堪,被鄙夷。人们总会觉得同性恋不可思议,男性喜欢女性是天经地义的事,男性喜欢男性却是招天谴的事儿,这些事儿看起来很荒唐却不是荒唐。
“我的朋友出柜了”,
‘你的朋友出柜了,我身边好多人也出柜了
’
这样的话语会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耳边,人们后知后觉的,同性恋已成为是一种“潮流”。
在大街上,若看到两个女生牵手,人们会觉得这两个女生是好闺蜜;若看到两个大男人牵着小手,人们会觉得他们恶心、伤风败俗。
我曾经和一个直男癌的男生聊过男同志的问题,你若是在现场观摩,你就会发现他一点也不能接受同男同性恋,甚至恨不得把同性恋给一把火烧绝了。随后,他就啪啦啪啦的说了一套又一套的说辞,表示我也很无语。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女同性恋的接受率往往比男同性恋的接受率高的现象呢?
我们都知道,在远古男性主要负责打猎,而女性呆在房屋里养儿育女的。从很久很久以前男性就被赋予了与女性不一样的社会责任,在责任上,你不能说女性占了男性的优势。毕竟人总是需要汲取外界的精神粮食,对于这一点而言,女性在见识、阅历这方面也是吃了男性的大亏。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大概就是这样来的。然而,男性是一种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生物,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角色无形中也得使他们更加的坚强。
所以这有可能跟所谓的历史有关,人们看待男人总会喜欢用高标准、高社会道德来衡量。当然,女人也遭着同样的罪,不过程度远远不及男性。
同性恋的现象的出现,真的是很神奇,说法也是千奇百怪的。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佛洛依德认为是同性恋是性阶段固着的表现。例如:幼儿对异性家长产生性冲动,同时对同性父母产生敌意感。假设幼儿是男孩,在他的无意识中他一直爱着他的母亲,憎恨父亲,甚至想取代父亲的地位。如果这个时期的幼儿跟父亲的亲密程度远远大于母亲,这个孩子就不能正常的过渡性阶段,就可能导致性取向错乱。其实,佛洛依德的认为是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男孩子都是喜欢母亲,女孩比较喜欢父亲。所以,在这里,希望父母对孩子的爱、陪伴的时间尽量是等同的。
从家庭的角度来看,父母的教养方式同时也存在影响,下面是几种常见的现象:
母亲表现出对其他女性的不信任,而把这种情绪移转给儿子,使得儿子对女性感到厌恶。
周围有太多的女性,如:母亲、姊姊、姑姑、阿姨等,使该男孩的思想言行都倾向于女性化,而习惯于女性的行为模式。
父亲希望生个女儿但生的却是儿子,因此有意无意地把他教养成女孩。
一个经常被父亲轻视责骂、被贬损了男子气慨的儿子。
双亲对性都有恐惧感,对性有强烈排斥;在这种家庭里成长,使孩子对性产生了歪曲约观念,因此成长后不易适应异性恋的生活。
做母亲的过分宠爱儿子,造成母子间异常的情感连结太强,使做儿子的相信: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比得上他的母亲,足以成为他的配偶。
造成女同性恋的原因却不同,失去母亲未必会造成同性恋,但不稳定的家庭环境、父母不和则会影响。
女性有情绪受创的经验,例如被强奸,或被卖为雏妓,认为自己无法与男性相处、缺乏安全感,认为自己和男性相处会不胜任、不相信男人、或痛恨男女间的关系。此外,部分女权运动者也有因敌视男性而出现同性恋行为的例子。
母亲让女儿有畏惧做女性的感觉,或父母强烈希望她是男性,并安排明显的男性性别社会化经验。
从行为主义的角度,同性恋的形成更多是一种学习和适应的过程,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法。
从生物遗传学的角度,现在越来越多証据証明生理因素乃同性恋的主要成因。研究结果显示,以下的因素与同性恋有着莫大的关系。 胎儿期生殖腺中男性荷尔蒙的缺乏或过多。中枢神经系统的性别特定分化出了问题,决定性取向的脑部中枢有了障碍。成长过程中男性的荷尔蒙(睪丸嗣)过少。女性若有过多的男性荷尔蒙和生理过少的动情激素(女性荷尔蒙),已证实较可能 成为同性恋或双性恋者。有高比例的同性恋者,其精子数目偏低,畸形精子的出现率偏高。综合说来,男性大脑中负责性取向的中枢神经系统若未能与身体其他部位同时男性化,男性荷尔蒙的分泌出了问题,则他成为同性恋者的可能性大增;女性若有过多的男性荷尔蒙和较低的动情激素,则易成为女同性恋者。人间存在这么一个说法:同性恋的食指比中指要长,只能很神奇。
关于同性恋的形成的缘由,还有很多的说法。杂合优势论,亲族选择理论这两者是用基因优胜略汰的理论。侧重于,同性恋的基因是通过岁月筛选出来的优良基因。
同性恋形成的原因是包罗万象的,有的人从潜意识分析,有的人从行为来分析,有的人从社会文化来分析,有的人从家庭因素来分析,有的从遗传基因来分析。每一个理论,都有它自身存在的意义。人们也不必过分的追求真相,我们需要多一份理解包容,即使我们做不到接纳,但要做到尊重。
在权威上,没有一个人是能解释同性这种恋情。尊重他人是我们能做到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