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圣经: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前言
2018-10-24 22:23:10
松果小编
『育儿圣经: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前言
神入10月5日
『育儿圣经: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前言
魔法岁月: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
(美)弗雷伯格著江兰译
推荐序父母们,请控制你的保护欲
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前会长
贝里•布雷泽尔顿(T.BerryBrazelton)
这本书问世已有半个世纪之久却依然十分畅销,这相当少见。多年前,当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时,就为之惊叹不已。如今,当我再一次打开它,仍然觉得内容是如此精彩!这不仅仅是因为塞尔玛是一位出色的作家,还因为她所写的内容富有价值且见解深刻。通过她的描述,童年早期时光变得鲜活和神奇,她引领我们进入孩子的世界中,那是我们所有人记忆开始的地方。她带着我们去了解“她”的孩子们,一起聆听孩子们最为隐秘的想法和梦境,一起感受他们的恐惧,理解他们为什么要用谎言来掩盖自己所犯的错误,我们也会明白为什么需要检查衣柜,去寻找小女孩的女巫。
我有幸在塞尔玛形成她的育儿理论之初就认识了她。最初我认识她时她还是一名实习生,她告诉我的那些事情让我为之着迷。后来,她当了外婆,带着女儿和外孙女来见我。我们三个人——母亲、外婆和儿科医生,一起看着这个可爱的宝宝。每一刻都那么的有意义,宝宝的每一个反应都让我们为之欣喜。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二年,他迈出的每一步,都是通往那个我们早已遗忘的童年世界的窗口,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个小家伙的成长再次回到童年。我们每个人都为他着迷,就好像我们是第一次为人父母。能分享塞尔玛的见解和发现,这是多么难得的经历!我们难道不是经常用自己过去的经验,来解释我们孩子的成长吗?这就是塞尔玛所说的“婴儿室里的幽灵”。这些幽灵告诉我们是什么导致了孩子的行为,并且可能给孩子行为原本的含义增添一层神秘的色彩。
假如我们对孩子的认识是错误的或者过于武断,甚至压制了孩子自己去理解他们刚刚迈出的成长步伐的能力,那么,在看待孩子学习独立的这一过程的重要性时,我们能否变得客观和敏感一点?这本书能帮助我们理解孩子的需要。它把热心的父母往回拉了一步,让他们重新考虑自己的角色——他们是孩子的保护人,但不应该提供过度的保护。
比如,塞尔玛在书中描述了一位4岁的孩子,他需要用恐惧来平衡自己不断增长的攻击情绪。这些恐惧是他在成长过程中用来适应新环境的重要因素,他渐渐意识到:(1)自己拥有了新的力量,这种力量会对他的世界造成影响;(2)为了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他产生了主宰世界的冲动;(3)调整自己去控制这股新力量,以便于在需要的时候能感受和使用这个力量。掌握了这些了不起的控制新力量的机制,他就有能力拥有最为重要的特性:自我意识,以及能战胜绝大多数困境的适应能力。
作为父母,在孩子迈出人生的每一步时,我们都想给他提供支持。然而我们的支持很可能过于超前或对他们保护过度,而且我们必然会不断犯错。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我们都是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会如何做父母的。我们的成功之处被孩子吸收了,但我们很少能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错误却被孩子和我们自己放大了,导致孩子的“异常”行为一再地让我们筋疲力尽。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但塞尔玛的精彩描述,还有她充满睿智的建议给了我们勇气,让我们认识到自己“还没有完蛋”。孩子的心理弹性和摆脱这些“创伤性”错误的能力,以及他们利用神奇的梦境修复自己世界的能力,给了我们所有父母新的希望。孩子是有适应能力的,那我们呢?
塞尔玛让我们看到亲子之间从婴儿起就建立起的依恋关系的力量,还有它所带来的快乐。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块基石,也是最重要的一块基石。接着,塞尔玛将婴儿出生后的每一步成长在书中逐渐展开。比如,一名10个月的婴儿研究一把椅子的方式是:在他敢扶着椅子站起来之前,他要在心里把这把椅子拆开再组装起来。塞尔玛的观察是一件礼物,让我们能跟随孩子心智的发展,推测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理解了孩子的行为及其思考方式,在喂养和进行排便训练时,我们就更容易成为他的“搭档”;在管教他时,更容易做到教导他而不是惩罚他。我们可以像孩子那样思考,不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灌输。“我怎么说你就要怎么做”会变成“让我们分享彼此的观点”。我们还可以进入孩子的世界,并且跟他商量着说:“接下来要完成什么任务呢?”
塞尔玛的这本著作,给了我们独一无二的机会去理解孩子充满想象力的世界。相信读过这本书的每个父母都能从中感到自己再次充分了解了孩子,而且重温了自己的童年。这多么神奇!
前言洞察“魔法师”的精神生活
“魔法岁月”指的是童年早期阶段。我用“魔法”这个词,并非是说孩子生活在一个魔法世界里,在那里,所有他最深切的渴望都能得到满足。说童年是天堂,是一段天真无邪、安宁快乐的时光,那也只是成年人的想象。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成年人对这段黄金岁月的记忆只不过是一种错觉,因为谁也不记得当年的情形。在尘封的记忆里,有许多屈指可数、模糊不清又失真的画面,我们甚至常常难以得知为何自己会记住它们。童年的第一个阶段大约是出生后的头5年,它就像一座被掩埋的城市那样消失了,当我们与孩子们一起重返这段时光时,我们就像陌生人,难以找到自己当年走过的路。
之所以说童年早期是魔法岁月,是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在幼年时很像一位魔法师。最初,孩子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了魔法的世界,他相信自己的行动和想法能导致事情的发生。之后,他会扩展他的魔法体系,“发现”人的行为能作用于自然,他会把人或超人看成是引发自然现象或者影响自己日常生活的原因。在最初的这几年,孩子渐渐能够避免原始思维的干扰,通过自己的观察形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但是,魔法世界变幻莫测,有时还令人毛骨悚然,当孩子摸索着走向理性和客观时,他必须与自己想象中的危险生物,以及真实的外部世界中的危险进行搏斗。于是,我们时不时会发现孩子出现令人费解的恐惧或让人困惑的行为。这些年幼的孩子呈现出来的很多问题,原因其实很简单:他的原始心理系统还没有被理性思维征服和取代。
本书内容是关于0-6岁孩子的人格发展,其中描述和讨论了孩子在每个发展阶段会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书中所列举的事例,主要来自近几年许多普通孩子的父母向我提出的问题。但是,正如每个父母都知道的,三言两语很难回答孩子给我们出的谜题,即便是学龄前的孩子也是如此。养儿育女这件事,没有家庭小窍门、使用指南或者万能处方,靠的是理解和思考,甚至常常是那个与孩子关系亲密的家长的直觉在关键时刻起了作用。然而,在学龄前儿童所呈现的问题面前,有时成年人的直觉和想象也完全没用,因为我们早已忘记自己的幼年生活,因而很难进入幼儿的内心世界。
在我看来,一本书如果想要在这个领域真正贴合实际,只描述典型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是不够的,还必须剖析孩子的精神生活,并且从儿童发展规律和社会文化习惯中,总结出养育孩子的原则。因此我会分阶段探讨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我认为,把童年早期分成三个发展阶段是恰当的:第一个阶段是从出生到18个月;第二个阶段是从第18个月到3岁;第三个阶段是从3岁到6岁。本书将每个发展阶段都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每部分先用一两章介绍孩子的人格发展状况,接着再探讨养育孩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
如果我们了解孩子发展的过程,就会发现每个发展阶段他们都有特定的问题。父母在帮助孩子时所采用的方法必须结合他们在发展进程中特定阶段的心智禀赋来考虑。这意味着,直接讨论“童年焦虑”或“童年的管教问题”没有任何意义。两岁孩子的焦虑与5岁孩子的焦虑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小男孩,他在两岁到5岁这三年间,一直认为自己的床底下藏着同一条鳄鱼,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两岁时想象的鳄鱼与他5岁时想象的鳄鱼是不一样的。鳄鱼也会随着小男孩的成长而长大,并且在床底下藏了三年之后,情况要比它刚刚出现时复杂得多。因此,在孩子两岁时,你处理这条鳄鱼的办法与孩子5岁时处理的方法也会不一样。两岁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好,而且,在处理鳄鱼这个问题时还存在其他困难,因为他相信床底下有条鳄鱼。而5岁的孩子有能力与我们讨论鳄鱼的问题,并且,还有一点也对我们有利——他并非真的相信床底下有鳄鱼。因此,一本能够满足父母实际需要的书,既要从两岁孩子的角度,也要从5岁孩子的角度来帮助处理鳄鱼问题。
同样,在“管教”孩子时,我们教两岁孩子和5岁孩子学习自我控制的方法也应该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管教行之有效,就必须了解两岁孩子的特点,知道他控制冲动的能力发展到了哪种程度;也必须了解5岁孩子的特点,他已经具备了哪些能与我们的管教相匹配的能力。如果我们知道5岁孩子已经形成或者开始形成良知和自我控制能力,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良知来教育他。如果我们知道两岁孩子还做不到自我控制,我们在管教时就要考虑到孩子的自我控制体系还不够完善,同时也要兼顾促进孩子形成良知。显然,我们应该用不同的方法管教两岁孩子和5岁孩子。所以,我们再次看到,在讨论管教孩子的原则和方法时,不能脱离孩子具体的发展阶段。
建议我写这本书的是斯克里布纳出版社在教养领域的编辑海伦•斯蒂尔斯•伯吉斯,她一直非常关注父母教育和临床儿童研究领域的新动向。作为一名编辑和父母工作者,她很清楚临床研究人员对婴幼儿心理的理解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自我发展领域,大里精神分析研究和理念对育儿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但很少有父母能接触到这方面的信息。她认为,父母可能需要一本从当前心理学理论和研究的角度考虑育儿问题的书。就这样,伯吉斯女士和我开始了一段愉快的合作,在无数次讨论和修改之后,本书终于问世了。如果对读者来说本书的确很有实用价值,那么主要应该归功于她。
尽管本书的主要观点源自我本人,但我在此要对这一领域的一些学者表示感谢。安娜•弗洛伊德关于自我心理学(egopsychology)的著作和她在儿童早期发展方面的研究,为我们揭开了童年世界的秘密,是带我走进“魔法岁月”的明灯和最有价值的向导。本书大部分最重要的内容或理论背景,特别是第2章、第4章和第9章,参考了精神分析专家雷诺•史毕兹在婴儿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海因茨•哈特曼和奥地利心理学家恩斯特•克里斯(ErnstKris)在自我心理学领域的著作深深地影响了我,我从他们的著作中汲取了对育儿工作很有实用价值的思想。让•皮亚杰对儿童现实构建能力的研究,也为我撰写婴幼儿心理发展方面的内容提供了部分的理论背景。然而,需要澄清的是:虽然这些作者对我本人和这一领域的其他人的观点有所影响,但我并不试图解释以上任何理论(除非在文中明确地予以说明),我的责任是对同一主题的不同研究加以整理,在讨论某个主题时,从截然不同的观点中做出最适合当下问题的选择。
在本书的整个写作过程中,我的丈夫路易斯(Louis)为我提供了专业的帮助和建议,并在必要的时候帮我厘清思路。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生花妙笔,以及他从一开始就给予我的慷慨热情的支持。我的母亲朵拉•霍维茨(DoraHorwitz),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也为我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帮助,她承担了初稿整理和大部分内容的录入工作。感谢我的母亲和弗洛伦萨•乔丹(FlorenceJordan)辛苦的誊写,以及在阅读初稿后提出的许多宝贵意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