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自己为什么爱控制他人吗 邵奎高 有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却非常复杂,那就是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什么? 无论在家庭当中,还是在工作学习当中,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看,人际关系就是为了发展我们的大脑皮层。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际关系是为了谋取个体生存和获得情感支持。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实现这个目的的途径却是不同的。一种是理想模式,也就是健康的人际关系模式,这种模式中,人与人之间当然是互相支持、互相关爱和互相理解的,一种是常见的模式,却有很大程度的不健康因素,在这种模式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追求的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这样的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意识层面的,另一种是潜意识层面的。意识层面的控制与反控制是我们精心算计的结果,潜意识层面的控制与反控制是我们下意识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做这些?但是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意识层面的全部活动,实质上都是潜意识需求操纵的结果,这就是心理学研究的课题,也就是心理学要让我们知道我们潜意识的需求是什么?如何让这些不被察觉的需求浮现出来,变成意识的东西?要认识潜意识,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观察一个人意识层面的言语和行为表达,看到他的潜意识需求。 为什么说人际关系的本质是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这是因为,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把控能力,包括对自己的把控能力,本质上反映了一个人的生存能力,这个能力很强的时候,一个人的自信和自尊感觉就会很强,反过来看就很弱,一个人就会变得很自卑。当然,这些都是一个人内心的感觉,而并非都是实际情况。 为了说明白这一点,我们需要了解一个心理学名词,全能自恋。这个名词描述的是婴儿,他刚生下来不久,感觉自己和这世界融为一体,认为全世界都是他创造的,可以为所欲为地被他使用。可是他的全部世界只有妈妈,因为毕竟一个婴儿能接触到的世界,确实只有妈妈,英国有个著名的客体关系心理学家叫温尼科特,他说婴儿对妈妈的使用是残酷无情的,因为婴儿根本不知道同情妈妈,感恩妈妈,他只会认为妈妈为他付出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必须的。如果妈妈没有完成他的意愿,他的内心就会产生暴怒情绪,恨不得直接摧毁妈妈。这就是全能自恋。 婴儿对妈妈的使用表现为控制,如果妈妈不可控,他就会产生自恋暴怒。从生存的角度看,这种控制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婴儿离开了妈妈基本上没有生存的可能。可以说控制感就是一个人一生中的生存感。 如果妈妈达到了足够好的妈妈的标准,婴儿的心理就会健康成长,他就会信任这个世界,因而不会产生病态的控制需要。相反,如果妈妈做的不够好,就会给婴儿带来挫折感和创伤,这些心灵创伤会给他以后的心理带来永久的影响,那就是他终其一生要追求这种完全的控制感。这种创伤导致他的心灵停滞于此,成年后为了让这种停滞发展下去,也就是为了获得妈妈的爱,他从寻找配偶到寻找工作再到寻找朋友等等,都会下意识地去为重复这样的人际互动模式而努力,目的就是要不断地尝试去控制他人。弗洛伊德把这种情况叫做强迫性重复。当然,这都是潜意识下进行的。 好多时候,人和人之间的控制关系都是意识层面的,但本质上仍然是潜意识层面的。当我们的朋友同事老师学生孩子,不能被我们控制的时候,我们往往在意识层面会想方设法扳倒他们,智商比较高的人会给他人出难题,一个又一个自相矛盾的难题,像脑筋急转弯一样不断地被抛出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对方知难而退,臣服于他,这等于是让他变成能够全身心呵护自己的妈妈,从而达到实现控制他人的目的。 换一个角度说,由于我们不可能控制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和所有事情,我们总会遇到难题解决不了,总会遇到比我们更有能力的人,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会激烈冲突,产生非常强烈的焦虑感,甚至恐惧感,我们就会通过一定的行为和言语将这些感觉外化出来,变成人际关系中的冲突。 非常值得一说的是,当一个人想操控这个世界、操控他人的时候,总有一天会走到自己能力的边界。这个时候他就会使用非常手段,去实现他想要的控制,从而让自己不断走到了道德和法律的边缘,也就是把自己置于了良心评价和法律后果的边缘。 一旦到了这种境地,一个人就背叛了他自己,因为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自我实现,就是证明自己有价值从而需要他人认可和认同。而此时他自己的灵魂从内部崩塌了,一切外在的光鲜营造都是虚假的,我们最不可能欺骗的,就是自己。所以,一个人所做出的所有给他人造成不安全感的言行,首先会惊吓到自己,让自己的内心变得不安全,然后会惊吓到所有的周围人,所谓打骡子旁边的马也会受到惊吓。有时候这种惊吓是一种武器,可以助我们获得权利,有时候这种惊吓却可能会成为我们的终结者。 所以一个人一生中最关键的使命,就是让自己走出心灵创伤,恢复心理健康,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充满安全感,这样也就不必把那种不安全感外化给他人。 而且,这可以让我们少一些没有意义的忙忙碌碌。那种不断地用叠加控制他人的方式,增加的恰恰是不安全感而非安全感,因为越控制他人,越用非常的手段控制他人,自己的内心就越不安全,越累积焦虑、焦躁甚至恐惧情绪。其实我们最需要控制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全能自恋的感觉,只是一种幻想,想实现这样的幻想是很危险的,当然根本没有必要。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能力和水平,反映了一个人对现实的检验能力,当然也是从本质上考察了一个人心理健康的程度。 最后还想说的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沉迷在自己的意识层面的智商上,而应该深入到(自己的潜意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潜意识的木偶,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被潜意识操控着,实质上就是被我们童年的原生家庭的创伤操控着,努力的看到它,接纳它,抚慰它,我们才会获得真正的人生操控感。 我特别喜欢道德经中的一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就是无,道所生的一当然就是有,我们有个成语叫无中生有就来自于此。这个有生成了二,其实就是易经所说的阴阳,天地阴阳和合生出万物,儒家说天地之大德曰生,道理就在于此。万物生出来之后,都具有一阴一阳的本性,但是他们要具有生命力就要充满和气,并且和谐共生,所以和气这个词也应该源自于此。道德经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他揭示了自然规律,万物互相控制着,其实也就是互相扶持着,山扶持着树,树装点着山,没有大树,山就失去活力,没有高山,树就无所依着。万物因和气而生,共创世界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