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使用电子信息产品与教育问题的对话
2018-08-23 11:18:06
松果小编
关于儿童使用电子信息产品与教育问题的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家庭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陈建翔
(实验班几个孩子上课带手机来,玩得不亦乐乎!一开始是一个孩子玩,接着孩子们都受“传染”,一个跟着一个攀比。老师很头疼,家长很着急。实验班实行的是民主教育制度,尽量不对孩子们使用“纪律”,所以要花一点时间来耐心协商解决。下面是我们与家长之间关于这个问题的通信往来的节选。)
第一封:老师给家长的信
家长好!
关于手机问题,我们跟孩子们进行了协商,逐个征求意见。结果是这样的:Z、X同学都表示已经玩了一周了,下周起服从老师安排,以后就不带手机了;H同学尽管不太愿意,但经过大家一起做工作,也表示带手机来以后上课交给老师,等下课再使用(其实对于H来说,这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只简单提示一句:孩子和孩子不完全一样,H爱玩电子游戏是他的特殊的生理需求和思维习惯)。在这个民主协商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是讲道理和配合的,前提是你尊重他,愿意听他的意见。以后外面实验班要保持这样的传统:遇到此类问题,都要跟孩子们商量,让我们的新一代从小养成“民主”的习惯,学会过民主生活,把老师的权威(甚至是霸权)关进民主教育制度的“笼子”里。
祝大家周末快乐!
实验班老师
第二封:一家长给我的信
陈教授:
通过解决开学孩子们带手机的事,我感受到孩子是讲理的,前提是我们能好好和TA讲,并允诺他们在“损失”外获取一些好处。衍生了一些问题和疑惑,现在虽未明显为害,也算出了端倪。向您请教。
因为Z同学同意不带手机上学,并坚持了N天,周末获得了“奖励”,itouch一个。除了通话和随时上网的功能,其它与爱疯一样。这是一个交换,下面要看她那一方能否坚守承诺。周末设置了她自己的微信,可以练着独自发言,不必再用我的捣乱;计划着再给她设置个微博,监督使用。我想的是,让好的文字声音画面和思想先占领了她的脑子,别等以后她自己技术上玩转了,全自己做主,乱看社会闲杂,再堵,晚矣。
几番权衡后,才用了这个办法,这算过分妥协于孩子吗?这样开禁的做法,对吗,早吗?网络内容和社交工具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是怎样的呢?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可能,历史上的任何一代教育者和家长都没有面临我们今天的挑战吧?网络,真实地在孩子生活中起着作用,不论好歹,他们有自足度蛮高的学习途径,知道的可能比我们多。我们怎么办呀?纪律确实太重要了,尤其对这几位小孩,堵与疏之间,怎样才是好的平衡?疑惑中。
感谢陈教授的健康分享!名师,传道为先,养生即大道!您真幸福,有这样的好导师!午睡或许奢侈了些,可罗汉果容易哇,欢迎您领着师生们到我的素食小店,品尝自制的山楂罗汉煮,很好喝的那!
颂春安!
JY
第三封:我给家长的复信
JY好!
说实在,你提出的问题,往上数,是咱们祖宗十八代都没有遇到的问题:一个电子化的、虚拟的、扑面而来的、无孔不入的、紧紧缠绕着你的、吞噬你生命分分秒秒的、让你死活都无法摆脱的网络社会!
这样一个前所未有“怪物”,怎么就让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呢?
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应该怎样去面对它呢?
福兮?祸兮?
先说说我自己吧!
过去,我一般是早晨起来后,连续做三个动作:啪啪啪!打开电视、电脑、手机,然后就开始看视、电脑、手机上的信息。
我发现,从一睁眼开始,我的心情、我的头脑、我的生活,就被各种信息控制了:啊!哪里又有灾难了,我心里一紧;啊!哪里有人腐败了,我心里一恨;啊!哪里什么政策出台了,我心里一动……
我还什么都没干呢,就产生了这么多的心理波动、情绪激动。正所谓“一声号角一声悲”!
风在不停鼓胀着,幡在猎猎飘扬着,可怜我心,一刻也不安宁了!
我的独立性、我的主体性在哪里?我还能有正常的生活吗?我还能有平常心吗?
我发现了这个问题,我发现铺天盖地的信息控制了我的生命,从一睁眼,到一闭眼……
而且我发现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问题,千千万万的信息产品使用者都是这种命运!
我们刚刚摆脱了组织(领导)的控制,部分摆脱了资本(穷)的控制,刚刚获得了多少代人梦寐以求的人身自由和生活自由,就迫不及待一个猛子扎进去,心甘情愿地接受资讯商的控制?
组织(领导)、资本(穷困)控制的是我们的人身自由和部分思维自由,资讯商左右的是我们的大脑,控制的是我们的精神自由和情感自由,控制的是我们的心!
怪不得现在社会出现了那么多抑郁症患者和其他精神障碍患者!
这个春节,我做了一个决定:摆脱信息商、信息提供者的控制——我TMD关了它!
1、我把手机调到了静音,以前时时提醒(骚扰)我的像银币投进钱罐里的那种悦耳、诱人的“啪啪”声没有了,我用不着随时去看短信,一天只看一两次,耽误了事也在所不惜(我还发现,世界上似乎没有什么事可以因为“耽误”了而懊悔的;能被“耽误”的,差不多都是值得“耽误”的,都是应该被“耽误”的);
2、电视尽量少看;
3、电脑里的新浪信息当然不能不看,但要到把所有事情安排妥当之后、心情舒适之后、悠闲自在的感觉出现之后,才把它“放”出来。
我第一次感觉,我开始驾驭信息,我成了信息的主人。
自从这样做以后,我面对信息有了一点从容,我的好心情比以前多了很多。
说起来,我是这样看待人类历史的——
1、50000年一个历史段——非洲一个部落的远祖艰难走出非洲,出现了镜像神经元,晚期智人开始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
2、5000年一个历史段——有了文字记载的文明史;
3、500年一个历史段——近代科学革命和工业化;
4、50年一个历史段——虚拟社会、网络文化产生。
我们都知道,近500年产生了比50000年总和加起来还多得多的知识;近50年产生了比5000总和加起来还多得多的信息。
人类如此“倍速”进化,我们岂不是早晚要被知识、信息淹没了?
上帝创造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并没有准备要我们承载如此巨大的知识压力和信息压力!
我的结论是:人类的进化出现了巨大的偏差!
我们没有在50000年、5000年、500年和50年之间保持良好的平衡,过于偏向“近距离文明”,疏远“远距离文明”。而且,这个趋势是“加速度”的。
我们在生存历史的大天平上是严重“失衡”的。
50000年进化得到的身体和大脑,赶不上50年爆炸产生的信息压迫和身心俱疲的绞肉感。
正确的进化方式应该是:我们在50000年、5000年、500年和50年不同的文明形态中保持一种平衡,即:按照不同的比例,适当地过一过50000年前、5000年前、500年前和50年前的生活;或者不说“过”,只是体验一下不同文明段落的生存状态。
这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但其实完全有可能,就是学会“做减法”、 学会“退行”(也可以用当下时尚的语言,叫做“放下”)。
我们可以在某一个时间单位内(例如每周、每月、每年)少吃一顿饭、少开一天车、少开一次会、少挣一份钱、少用一天电子产品……
把减出来的时间和资源,用于过“远距离文明”的生活。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这样做的。我早就“不思进取”了。
关于孩子的教育,我深切地担心他们过早被电子产品、被信息提供商俘获,从而被躁动而疯狂的人心驱遣,被多动而肮脏的人手污染。
我深信卢梭讲的:“凡是出自大自然之手的,都是好的;一旦被人类沾染,就变坏了。”
最起码,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们能够有更长的时间,在“子宫外胚胎期”内,跟着大自然(上帝)指引的道路走——就是按照自己的天性发展,
不要过早跟着人类走。
人类(社会)之心我是完全信不过的,我早已对它不信任。我们不得已要去适应它,但一定要保持好自己的天性。
天性是大自然赠予我们的唯一标识,没有它,我们就成了怪物。
所以,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们晚一点、少一点使用信息产品;即便使用,也晚一点、少一点接触社会不良信息。
保持好天性的自发、自在、自由、自主。
我早说过,Z他们几个孩子都是花朵里的异卉、翡翠里的“大料”,要慢慢涵养、仔细欣赏、静静等待,不要急着把花骨朵掰开、把翡翠石切开看究竟,也不要使用任何催生素。
提供海量信息和巨快运行速度的电子产品,可能就是这样的催生素。
以上所说,都不一定对,抑或是我的某种执着。
仅供参考。
陈建翔
第四封:另一家长给我的复信
陈老师说的“绞肉感”,一下子说得我心里一紧。可不是吗!这种感觉我从90年代起就有了,有一次我看北京青年报,我突然发现我根本看不完一份报纸,版面太多了,昨天的没看完,今天的就来了,等明天又是同样的重复。我就开始焦虑,这么多我看不到的信息,岂不是要被社会所淘汰?网络普及以后,我发现不仅是信息量给我造成压榨感,随之而来的陌生感也令我焦虑。人与人之间见面越来越少,好像有些事情隔空谈,可以少些顾虑,但是长久下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面对面的时候似乎不如通过数字传送的时候自在。如此这般,我们眼神的交流、表情的交流、肢体的交流,是不是会越来越退化?等到若干年之后,我们会不会读不懂别人眼睛里的东西呢?或者说会不会我们的眼神都会退化到漠然的地步,根本传递不出来信息了呢?那么生而为人的亲切感、色彩感还能在多大程度上存在呢? 下面是我看到的一段文字:
“美国犹他大学的心理学研究小组日前进行的研究显示,在远离电子设备的大自然中度过4天后,实验对象在创造力测试中的成绩提高了50%。共有56名平均年龄为28岁的实验对象参与此项研究。在4天的背包客生活中,他们不得接触任何电话、平板电脑、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这种与现代通讯的隔绝有助于减少精神压力,而在自然环境中的运动有助于大脑释放令人感觉良好的内啡肽。”
我儿子上一年级以后,也开始要求玩电脑游戏了。那时候跟他商量好每周五可以玩30分钟,大概那时他没多少时间概念,照此执行了一学期后,开始要求增加时间。有人说把家里的网络掐断,孩子就不玩了。可是我想,孩子在家里玩不了,他就会想办法出去玩,到时候更控制不了,不如让他在眼皮底下玩。刚过去的这个寒假,他一直在闹着争取游戏时间,我想来想去,就跟他做了个约定,每天出去跳绳,每跳10下,赚1分钟游戏时间,100下就是10分钟,跳得多赚得多。好像这个办法还行,他在玩之前,会自己定时,到点了就不玩了。但有时差点就能过关了,他就请求延长几分钟,10分钟是我们约定的极限。但事情是动态的,谁知道哪天他又会有新的想法,走一步算一步吧。
另外我经常在网上给他找一些好的视频、图片或者新闻跟他一起看,还有我看到的一些好的微博也读给他听,他经常在写完作业后就问我有没有什么能让他看的。这跟金验的做法有些类似。我觉得重在疏导,不在堵截。一个是让孩子知道妈妈是可以信任的人,有什么好东西都会跟他分享,另外让他知道上网是为了看好的东西,这样是不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对网络的依赖,还是依赖妈妈比较可靠?
我儿子也一直在向我要iphone、ipad,就是itouch也ok,我直接告诉他等你18岁以后,会有更高级的iphone,你现在多攒点钱,到时候再买。谁知道这个理由能蒙他多久?
这个问题真的是个事儿,因为它太现实了,每天都在逼迫着我们开动脑筋想办法。
CJG
第五封:第三位家长的回信
YY这么小,我们面临的也是同样的情况。她因为家里不给装,已经开始在外面想办法,只要有爱疯的大人,她一定会问人家有没有切水果,然后借过来玩儿。开始我想总比在家里不停地玩儿强,但还是觉得不妥。我家邻居有个男孩,已经开始显示得玩儿IPAD玩儿得有点儿哆嗦,身体也很瘦,怕他又是一个将来的问题儿童。可是怎么跟他的家长说然后把这样的事情安排好呢?这事对每个家庭都是个难题啊。
关机,不买,不装,我都做了。但是还有电视,还有其他小朋友都会玩儿元元不会玩儿的游戏。
陈老师,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吗?
L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