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问题的确需要一位“老师”
2018-08-19 09:18:54
松果小编
很多来找我倾诉的朋友,都习惯的称呼我为“老师”,开始真的感觉有些惭愧,在此领域,何以被称之“师”呢,但是慢慢的,感受到了此称呼的约定俗成,也慢慢的体会依从……认为这个称呼真的很不错!
为什么说不错呢,那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认同。
平时我们生理上出了问题,也就是病了,自然会去医院,找那些穿着白大褂,戴着听诊器,写着看不懂的药方的大夫给我们解决问题。首先,我们从自身就很清楚这是病,找大夫就是为了治好病,并且身体能够明显的感知,所以我们会称呼生理医生“大夫或者医生”,没几个人会称呼“老师”。
而心里问题,多数去看心里医生的人,最初问诊的时候,也是抱着咨询的初衷,更侧重的是解答,而非治愈,因为在这个领域,病与医的关系,不是那么的明确,所以我们习惯的称呼对方为“老师”。即便“老师”已经确认了病情,你也知道自己的心里问题程度,已经构成了心里学的病证,但你还是会出于本能的称呼其“老师”。下意识的你会认为这位“老师”的脑袋里,充满了各种办法,各种智慧,你在翘首以盼的等待他的点拨和指引……
这些说明心里问题要比生理疾病更复杂,无法很简单的像一般医院那样,划分科室,各种问题排排坐,各种专家对号入座。
心里问题,真的是需要一个“老师”,一个博闻多识,充满善意,细心感知,而又愿意孜孜不倦的劝慰,说解的人。心里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相较与生理疾病,心里问题更加的反复难以捉摸,可能就当你满怀憧憬以为自己痊愈的时候,又再一次陷入困境,并且这种时刻可能会出现不止一次,这时候就需要一位出色而坚韧的老师,给你智慧,为你点灯,带你从泥泞中冲出去。
最后简而言之吧,心里问题需要沟通,沟通需要智慧,智慧的传输需要一个鲜活的载体,而载体便是“老师”。希望这里的所有“老师”。都能用真诚去承接每一份希望,用智慧去抚平每一颗心灵,不辜不负,师之解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