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癖,你克服了吧

2018-08-18 11:21:20 松果小编
小敏今年24岁,是一个很清爽的女孩,眉宇间略带忧郁。她的母亲年近60,神情憔悴。据母亲介绍,小敏从小就很爱干净,后来逐渐发展为洁癖。   一次,女友约她去玩,临时介绍了一位朋友认识,握手之后,小敏便忍不住使劲地搓刚刚被别人握过的手,一直搓得双手绯红才停止,这让对方尴尬不已。渐渐地,她与朋友疏远了,朋友们也无法理解她的行为,离她而去。   后来,小敏以学习为由独自搬到舅舅家的一套空房里居住。搬去以后,小敏把空房彻底地收拾一新。母亲担心女儿,时常去看望她。但是每次母亲一走,小敏一定要大做清洁,碗筷煮了又煮,厕所冲了又冲,沙发套也是拆下来重新洗过,就连门柄也是擦了又擦,一边收拾还一边考虑有没有地方没顾及。做完屋内清洁,她自己也要彻底清洗,洗个澡,换洗一套衣服才能停止。   爱清洁,本是一种良好的品格,因此名人们有“清洁仅次于圣洁”之说。但是,爱清洁爱得太过分,就是一种心理疾患了。心理医生们将爱清洁爱得太过分称之为“洁癖”。小敏其实是患上了洁癖这种心理障碍,所以她的行为才变得这样古怪,以致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最终导致失去了朋友,又不愿和母亲交流。   所谓“洁癖”,是指在卫生方面极其讲究,尤其最注意双手的卫生,每天要洗十几遍甚至几十遍,每次要打三四遍肥皂,每接触过一件东西,就得把手洗一次,不然就痛苦万分,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洗手时,先是使劲搓手,然后是手臂、胳膊肘,甚至肩膀,直至皮肤都变得绯红才肯放心。从外面一回家动不动就要大洗一番,自己的房间不让家人随便乱坐,也不欢迎朋友来访。患者不仅注意自己的手,还关注周围的人,例如别人去厕所后忘了洗手,或从外面回来没有洗手,又碰了什么文件和用具,那他就对这些文件和用具特别紧张,不敢接触;和别人握手也很紧张;回到家里也不放松。时间一长,就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自己也是明知道没有必要,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   像这样有“洁癖”的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很多见的,他们整天都活得特别紧张。其生活目标就是讲究卫生,整天关注的就是病菌,而无暇顾及别的,没有什么业余爱好。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洁癖之士首推明初大画家倪云林。他爱洁成癖,连自己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都有两个佣人专门负责经营,随时擦洗。院里的梧桐树,也要命人每日早晚挑水揩洗干净。一日,他的一个好朋友来访,夜宿家中。因怕朋友不干净,一夜之间,竟亲起视察三四次。忽听朋友咳嗽一声,于是担心得一宿未眠。及至天亮,便命佣人寻找朋友吐的痰在哪里。佣人找遍每个角落也没见痰的痕迹,又怕挨骂,只好找了一片树叶,稍微有点脏的痕迹,送到他面前,说就在这里。他斜睨了一眼,便厌恶地闭上眼睛,捂住鼻子,叫佣人送到三里外丢掉。   因他太爱干净,所以少近女色。但有一次,他忽然看中了一姓赵的歌姬,于是带回别墅留宿。但又怕她不清洁,先叫她好好洗个澡,洗毕上床,用手从头摸到脚,边摸边闻,始终觉得哪里不干净,要她再洗,洗了再摸再闻,还不放心,又洗。洗来洗去,天已亮了,只好作罢。   此君堪称洁癖之登峰造极者。洁癖的做法好像是很卫生,但却感受不到幸福,只感到紧张和痛苦,觉得活得特别累,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其实过分的洁癖会导致人免疫功能的减退,影响健康。人适度地接触病菌,反而会产生抵抗力。假如,有两个人去一个有病菌的场所,一个是洁癖者,特别爱干净,一个不是洁癖,谁更容易感染病菌?是“洁癖者”。因为后者身上的一些病菌使他体内产生抗体,会和外来病菌进行战斗,而“洁癖者”没有任何防备,病菌可以长驱直入。进入成年以后,接触的社会面很广,如果还把自己搞得过分干净,反而容易生病。在心理咨询门诊,就有许多有“洁癖”的人同时还易患口腔溃疡、腹泻、感冒、咽炎等疾病,就是因为太爱干净的缘故。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