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逼婚妈妈”现象?中国式的母女关系模式之一

2018-08-07 12:18:51 松果小编
上周线下一位访客的母女关系冲突,已经严重影响家庭关系和工作,冲突爆发的根源就是——逼婚! 总结了一些看法与大家分享,欢迎交流指正! 现在单身的现象非常的普遍,尤其是大龄单身女青年。 其实大家都挺想结婚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碰到许多阻碍,老觉得结不了婚。来访的这位姑娘,她的态度我很欣赏,不疾不徐活在当下。 虽然人们都向往婚姻,但大家向往的是幸福的婚姻。如何得到幸福的婚姻?秘诀就在于我们自己有没有制造和把握幸福的能力。这个能力其实从小到大没有人教我,所以才需要反面教材。很多人没有好好的学习这个能力,就急急的进入了婚姻,这个是现在很多人婚姻不幸福的原因。如果能利用单身的这段黄金的时间,去安住当下好好学习、提升自己的幸福力,那获得幸福的婚姻的可能性不就增大了吗? 我接触的很多朋友,自身条件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会在婚姻上遇到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女性朋友。 一线城市极其不平衡的未婚男女比例和工作、生活压力造成年轻人很焦虑,不管是我身边的朋友还是我工作对象,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焦虑,而且我常常看到这种焦虑情绪泛化到她们的父母身上。 我接触到的婚姻案例里面,好多应该考虑好的问题,在婚前应该形成的独立人格,与原生家庭和父母之间的功课,这些都没有解决就把问题带进了婚姻,甚至从而让婚姻承担了很多你的历史问题,最怕的是连问题是怎么发生的也不了解,就认为是性格不合、没有感情。 结婚择偶这件事情,最怕的就是着急。有的人说“我不着急,我父母急,我也没办法我要孝顺他们,所以我要为了他们结婚”我觉得咱们也别这么装,这是不作为的逃避责任。回头你不幸福了你还得埋怨父母——真的,特别是女儿,被母亲逼婚的女儿如果婚后不幸福,基本上都会产生埋怨的情绪。 我自己感觉随着时代的发展,婚姻并不一定是人生的必需品,其实比婚姻这个形式更重要,是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你是不是在婚姻这个关系里,你的本人都是幸福的。 我这个已婚人士,不是在劝大家不婚。婚姻能够带给我们每个人很多的成长,爱人是彼此的镜子,放大镜。每个人的优点缺点都会在婚姻家庭中不同程度被放大。爱真的给我们难的的滋养和温暖,当然,你有没有去滋养对方的能力特别重要,一味想着索取往往是恋爱失败者的共同特征,特别是少女。 婚姻的本质就是在爱的基础上的相互合作,了解并正确认识这一点其实特别重要! 我觉得,作为单身人士适度的焦虑其实可以让自己多反省自己由于择偶而反应出的自己的问题,即不要靠着婚姻去改变命运,也不要妄自菲薄觉得自己配不上喜欢的人,适度的焦虑可以逼得自己更优秀。 我们和父母在择偶观上有冲突是很正常的,咱们坚持到今天还不是为了追求心中理想的爱情啊!这点上来说可能就和父母有一点点分歧,为什么?看看我们父母的背景就知道了。中国的40、50、60后,他们成长在一个特殊的年代,可能大多是在75年85年左右结婚的。那时以嫁给工人阶级、军人为荣啊!在他们的眼里,婚姻有很多种形式,但不管是将就的、利益的,甚至是组织安排做伴儿的,都可以结婚。所以父母们就纳闷了,不就结婚吗,多大事啊?他们觉得只追求爱情至上的态度太幼稚,对他们来说婚姻的意义更多的在于陪伴。 除了我们对于婚姻定义的不同见解以外,我们也要注意一点,就是大多在婚姻种中逼婚的都是母亲——为什么会这样? 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母亲们在她们的婚姻中没有得到她们想要的爱情和情感需求,因为她们的婚姻是时代的产物,甚至是没有自主权的。在潜意识里,她们希望这样的情况在儿女身上终结,尤其是女儿!她们潜意识里想要女儿活出她没有能活出的自己!所以母亲们一方面特别着急,一方面呢要求也不低。 作为女儿,如果够客观的话,可能发现自己在恋爱婚姻里都在不自觉重复着母亲的特点甚至命运,以前一直觉得母亲有什么问题,但后来突然发现“哎,我怎么跟她一样啊!”无论是性格模式还是命运。这是非常潜意识的状态,因为我们潜意识里都太爱自己的父母了,而爱的原始表达方式就是……我要和你一样(趋同性)。所以我们在研究家族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是有代际传承的。 很多当妈妈的,一辈子都在为别人活,为别人承担了很多,没有为自己意愿认真活过,希望妈妈们也能够意识到,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一种伤害,因为被压抑了的情感总会通过别的途径表达出来——比如“逼婚”! 由于自己过高的期望,或者自己残缺的人格对女儿的影响,往往这种“爱”里面会包含着许多伤害性元素。在这里,我希望母亲们好好的充实自己的生活,做女儿的好榜样——其实女儿更需要的是有过大半辈子的母亲,你们的幸福、鼓励、接纳、肯定和爱!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