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性重复

2018-08-03 22:34:01 松果小编
心理学家佛洛依德认为:人的大部分活动受潜意识支配。同时把人潜意识的不断制造类似于童年早期创伤情景,回到当时情绪状态的这种无法自控的现象,称为强迫性重复。其目的寻求治愈修复创伤。 比如说一个小孩子小的时候跌倒了,摔的很疼,想哭的时候,爸爸妈妈目无表情的告诉他:“不疼,自己站起来才是最坚强的好孩子”因为孩子的委屈被憋回去了,没有得到安慰,同时不得不为了迎合父母,做个好孩子而露出假装坚强的虚假自己。这样就会在情绪记忆中流下一个小伤疤。成年后潜意识会不自觉的制造跌跤,摔倒啊,企图在身边亲密人面前得到安慰,得到安慰照顾后慢慢就治愈了,想法如果又遇到一个置之不理的对象,那就还会不断的重复这个场景。这个重复不受意识控制。身边还真有朋友总莫名其妙的摔跟头。 同样是强迫重复,在一个成熟人格系统内部发生,只要在咨询过程中被咨询师接纳,委屈被看到,情绪释放了,被理解被关爱,这个情节就修复了。就不在重复了。因为被恰当对待了强迫重复这个循环就打破了。 然而在有人格缺陷,人格障碍的那些来访者中,强迫性重复确实很顽固的 ,打个比方:一个人要是脚崴了走路有点瘸,只要敷点药不疼了,走路就正常了。然而要是小儿麻痹呢?恐怕治起来苦难,想要协调一些,走稳路恐怕要用拐杖。 所以有些人不得不先学会使用拐杖。如果说咨询师是一根显性的拐杖,自我监督行为修正就是一根隐性拐杖。 这些人不是一次次的小创伤造成的心理问题,而是生物遗传,或童年早期养育者的养育能力缺陷,或二者兼而有之,造成的在精神需求方面的强迫饥渴。 有人格层面问题的人,要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渴望有一颗灵丹妙药是个幻想,只有你充分了解你自己了,在某些时候要学会用拐杖。 首先在心理问题认知层面知道自己是什么问题。然后不回避,觉察重复,当有强烈的冲动要干一件事,行动前让自己先冷静下来思考,运用成人的条理性和规划性。这个很难,但是个关键点。假如又一次重蹈覆辙,不要强烈自责,因为自责会抵消内疚感,之后自己就不想改变和面对了。重复之后代替自责的是接纳自己的弱点同时反思,总结,记下发生重复的关键节点。 这样慢慢修正长期稳定的不成熟行为模式,人格不成熟问题会慢慢得到改善和再成长。强迫重复就像一辆高速行驶汽车,虽然方向是错的,但刹住车并不容易,需要觉知,面对,和勇气,每次一点点成果都即时给自己鼓励。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