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孩子不跟你亲近?那是因为你缺了这些功课!

2018-07-31 19:46:53 松果小编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每当读到这句话,心里就微微一颤,我们和孩子相伴的时间究竟有多长?在相伴的日子里,我们是否尽到了父母应该尽到的责任?


在这个快节奏的复杂的社会,出现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若追踪下去,我们会发现:问题孩子的背后总会有一个问题家长。


并非说家长出现了什么问题,而是缺少高品质的陪伴,父母缺席亲子陪伴,孩子得不到相应的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孩子问题的出现。


曾看到过一篇孩子写的作文——《我的生命就像家里养的植物》 :


“我妈在家里养了几盆植物,她总抱怨别人家的植物都长得可好了,为什么她的不行。以前我总是绞尽脑汁思考原因,直到今天我发现,我其实和那些植物很像。


我家的植物和我一样一身的病,叶子上有黄斑、缺损,颜色难看。原因是我妈忙起来就忘浇水,有时候植物根部都干枯四五天了,她才想起来没浇水。 她以前也说过她总会忘记,当时我还说,你没时间打理,干嘛养它?后来我发现,我的命运和植物是一样的,她一忙起来,我就被放置、被忽视、被敷衍。


而我爸一出差就两三天不在,回来就出去玩。我和那些植物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起来的,所以结果也是一样的。


我妈说她搬家时一盆植物摔碎了,她发现植物根部长满了肥大的不知名的虫子,恶心坏了。现在我想,是不是等到我也从根部烂掉之后,她才会有相同的感觉呢?”


孩子的感受最为真实,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与心理情感上的满足,可是亲子陪伴的缺失,给孩子造成了永久性心理伤害。


孩子很快会长大,现在不陪伴,陪伴的机会会越来越少。只有在父母的陪伴中,孩子才能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只有陪伴,孩子才能拥有向上的积极力量;也只有陪伴,才能让孩子产生良好的情绪,改变脑体积,促进智力的发展。


那么,作为父母,怎么来陪伴孩子呢?注意做到四个关键词:


1、责任


教育与培养孩子,关注孩子未来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是每位父母的责任与使命。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任何人也不能代替。 社会上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妈妈生姥姥养,爸爸回家就上网,姥爷天天菜市场,爷爷奶奶来欣赏”。


无论爷爷奶奶也好,姥姥姥爷也罢,谁来抚养孩子都不如父母抚养来得真切与自然。


曾看过一期《今天回家吃饭》栏目,父母长期在外做生意,孩子1岁便托付给姥姥姥爷抚养,孩子长到12岁,父母打算把孩子接回家。


可是这个时候,已完全由不得父母,孩子坚决不回家。孩子30岁了,在事业上也小有成绩,可是父母连与孩子吃顿饭的机会,孩子就不给。 当记者与孩子交流时,孩子说:“我的钱包里,永远放着已过世的姥姥的照片。我的生命是父母给的,但是当我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从没有来看过我。 姥姥生病的时候,妈妈只知道给姥姥打钱,可是,他们知道我们需要什么吗?在我的生命里,父母从没有出现过。”


孩子的话令人心碎。的确是这样,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孩子的心理需求不尽相同,12岁以前的孩子,更希望感受到被爱。12岁以上的孩子,更需要被关注与肯定


我们除了为孩子提供一些最基本的物质生活之外,还应该尊重孩子,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关注孩子未来的发展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与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男人一般具有实践丰富、心胸开阔、性格刚强等优势,在孩子个性形成和行为塑造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亲对于孩子承担的主要是人格教育、创新教育、性别角色示范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等;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影响最大,母亲的言谈举止、生活态度、待人接物、表情语气等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的品行,她的言传身教每时每刻都会被自己的儿女效仿。


所以,父母要充分认识到对孩子成长和对孩子未来所担负的责任,一旦做了父母,你就必须承担起这个责任。父母各尽其责,又共同营造出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2、情感


孩子一出生,便是爱、信任父母,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回应,渴望得到真正的爱与情感链接。父母要对孩子投入全心全意的爱,这是养育孩子的感情基础。


有一个孩子,经常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孩子性格十分暴烈,一次竟然以破坏班级桌椅的方式表示自己的不开心,后被父母严厉批评。可没想到,此后,孩子竟然砸坏邻居家玻璃,欺负小同学。


追究事情的原委,孩子竟然是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第一次通过破坏班级公物的方式得到父母关注后,孩子就制造种种事件引起家长的进一步关注。这是孩子长期被父母忽视,缺乏父母关爱的过激表现


如果父母给孩子足够的爱,孩子的情感储蓄能够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就不会出现。


孩子出现某些问题,往往就是孩子得不到这方面的关爱,力求寻找,便会触犯错误。


再者,对孩子全心全意用心去爱,不要溺爱,不要敷衍,不要包办代替。


比如,孩子饶有兴趣的给你讲些身边的事情或对某些事情的看法,而你却心不在焉地说“知道了,知道了”……久而久之,孩子便不会再给你交流。因为孩子需要得到被尊重的爱。 对于孩子,父母要有爱和情感的投入,跟孩子的相处要倾听,要有语言和肢体的交流,同时,也不是陪着坐在那里就可以了,要与孩子一起做有意义的事。在相伴的过程中,情感相互滋养,相互储蓄,相互补给。


3、时间


陪伴孩子的时间,多少才合适呢?家长陪伴孩子的底线时间是每周21.2个小时。对于这个时间长度,很多父母无法做到。


但我想提醒各位父母的是:把用来看手机的时间,用到陪伴孩子上,时间尽管达不到,也是对孩子最好的影响了。


我们要积极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以身作则,控制好自己玩手机的时间和频率,以免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


如今,正值暑期,孩子更需要我们的陪伴,请蹲下来,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切勿让忙碌成为疏忽孩子的借口。


4、态度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有时候操之过急,要求过高。比如,容不得孩子出门、吃饭慢一点儿,容不得孩子考试有一次失误,容不得孩子犯一回错误……在对待孩子的态度问题上,过于严厉与苛刻。


如今,竞争激烈的环境让我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让我们的办事效率提高;而孩子则不同,他们慢慢长大,慢慢学会走路,慢慢学会说话,慢慢地适应幼儿园环境……在他们的认知世界里,世界有其独特的运转节奏,并不与我们同步。 教育是一个漫长而美丽的过程。孩子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付出极大的耐心与热忱,有“静待花开”的底气与勇气。所以,尊重他们的生活节奏,给他们多一点儿耐心,多一些教育的艺术吧。


最好的学校,都不足以弥补亲情。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坚定而温情的陪伴和积极长久的关注。


让我们多一份责任,融入全部的情感,投入大量的时间与耐心,共享与孩子相伴的幸福美好时光。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