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森田疗法,我们容易掉进的三个陷阱!

2018-07-13 00:25:05 松果小编
森田疗法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往往因应用者的误解造成使用不当,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森田疗法就是放弃疗法 许多心理学爱好者和心理学专业人士在初步接触森田疗法时,会把全盘接受自己的症状,不要主观想去克服或改变自己的症状当做森田疗法的精髓,听到这样的说法,许多患者也许会抱有质疑的态度,甚至会有些气愤。 因为患者苦苦想挣脱的、无比痛苦的、认为非常严重的症状在森田疗法这里被轻描淡写的略过。但森田疗法并非认为这一切都不重要,而因为这些细枝末节的症状并不是发病的根本原因,也不是治疗症状的重要线索。 真正的问题是个人的想法和感觉因为疑病素质和神经质倾向,经过错误的主观思想、欲望和精神交互作用被固化下来。 森田疗法的创始人森田正马同样也是一名神经症患者,他曾在早年因与家人赌气而决心不顾一切地学习证明给家人看,结果莫名的治好了困扰自己多年的神经症,为作者创立具有禅意的森田疗法提供了最初的灵感。 为了避免患者反复诉说和重温细枝末节的症状,引发患者的不悦情绪,给患者造成了貌似放弃治疗的困扰。 患者症状固着也是因为患者想要利用主观矛盾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但因为这个原因就要求患者不要想着去治愈自身的症状,这是违背正常人心理的,每个人都想早日摆脱痛苦的症状,过着轻松自由、无焦虑、无强迫的正常生活。 虽说完全的放下治疗的念头,就能治愈神经症,但这个做法在操作上存在自身的矛盾和巨大的困难。 不是放弃治疗,而是对其症状的背面理解之后的与自己和解,是为了最终获得痊愈的有效的选择性策略。 2、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就是放任症状发展,不闻不问 许多人对森田疗法的认识多停留在“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这八个字上,字表意思很简单,但不同人对其有着决然不同的理解。不是顺着症状的感觉,可以为所欲为,这样就沦为了神经症的木偶。我个人理解这句话意为顺应个人身心和环境的客观情况,做自己当下应该去做的事。 这里所说的个人身心和环境,即觉察自己对于身心状态的矛盾想法,保持客观认识是第一步,同样环境认识也是一部分,对于自己感觉有关恐惧与道德层面的罪恶感应保持理性的认识,而不是觉得自己是异类或对自己理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视若无睹。 想法和情绪都是会反弹的,你无法控制它的走向,你无法仅靠意志去丢掉某种情绪、放弃某个念头,只有在你理解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你才会释然。 比较合适的解释就是看到自身症状及其背后原始想法存在的合理性,即使想努力的去摆脱症状同样是人内心正常的想法。 怀着“平常心是道”的思想,带着症状从本心出发,做环境要求和自我实现要求我们去做的事,先着手开始。森田的弟子著作中也提到,行动改变性格。在坚持自己向上欲望的过程中,我们会窥见自我内心的真实想法,在实践的磨练中发现治愈神经症的契机。 3、背离森田核心的出发点,陷入自我分析的怪圈 虽然分析并不能给予患者治疗效果的极大改变,但却也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因神经质倾向性格的人比较较真,凡事必须探寻根底后才会对一件事放手,同时,如果你冒然提供一种疗法想要用于治疗Ta的神经症,他多半会也不会同意。 目前,我不能判定这一过程是否对治疗有作用,是否像森田正马先生所说的“大疑才能大悟”,但我觉得越是重症的神经症痊愈患者,他们对于森田的理解也越深刻。但过度的自我分析,会给治疗带来负面的效果。 人的念头本来就是不知哪里来,又不知哪里去。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自我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我暗示的成分,这种心理暗示与蹭风靡一时的心理测试如出一辙,而其背后的心理学机制就是巴纳姆效应。 加之神经症患者的疑病素质,会加深他对于自我分析的暗示作用,陷入细枝末节的症状中去,由最先的症状而苦恼,渐渐变成为苦恼而苦恼,彻底偏离了治疗的初衷。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