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杂记
2018-07-11 20:37:10
松果小编
心理咨询杂记
超仁7.11
我们经常在心情及各种场合遇到一些朋友,他们老是会很关切提出自己的问题:“自己有某某症状?蛋用什么样的心理方法?某某心理方法是什么?能不能说详细点?"。老是有网友问这样的问题,他就像闲聊打听这事儿,好像跟你聊上几句以后他就会怎么操作能够很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一样。
很多心理学词汇是跟生活语言相关,以至于很多专业内容成了闲聊的内容。"心理变态,神经疾病,存在感,心理咨询。。"这些中性词都成了戏谑他人的工具。所以说,我们必须注意这种专业知识闲聊化的倾向。
如同做手术,并不是简单的用手术刀缝缝补补,扩展看的话,其实是要很多的各学科内容做支撑。而普通大众眼里只是直观的看到的是医生的手术刀如何做?缝合的线怎么弄?他没有注意到必须对人的各种身体构造的熟悉、对各种生理结构各自的机能熟悉、熟悉病理、药理及自己的操作技能等等。对于心理问题更是如此,他们更隐蔽,隐晦,更易变。当有人提出一个症状的时候,同样的症状,它本身下面隐藏的各种原因是不一样的,有的是自己本身身体的原因,有的是心理原因,有的是家庭原因,有的是社会环境原因等等。我们不但需要知道症状如何?我们还需要它背后的这些原因所在,然后结合他的原因和他的症状选择更合适的方法。当他们只是提出表面的症状就迫切的想知道处理的方法的时候,其实真的是需要做一大堆的解释。此时贸然的做出一些分析和建议很容易就把这个问题扭曲掉。倾诉者很难拿着这个高度概念化的理论给予自己最好的帮助。当他自己运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发觉这些概念毫无实际用处,沦为心灵鸡汤的境地。
当然,这些问题是针对需要一定程序化处理的心理问题,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在几句话内处理好那么应该给倾听者清晰的解释。此处注意的就是稍微严重一点的问题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因为赶时间而随意下结论和建议,尽量不要引起误解和扭曲。因为我们时常看到有的人对心理咨询一块有明显的误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