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是种怎样的体验?

2018-07-06 15:13:25 松果小编
强迫症属于典型神经症的一种,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强迫症就其表现形式而言相对于其他心理问题是复杂而多样的,但这并不能阻止我们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归纳,无论是强迫行为还是强迫思维就其功能上来说都是在避免某件事物或某个会引起强烈焦虑的情景的发生或与之保持距离。当然这些想要被避免或者保持的事物或情景并不一定是直接出现在意识中的,有时它是以一种“象征物”为替代形式出现,这是因为潜意识中受到压抑部分的思想材料并不被允许进入意识,所以只能以一种象征性材料为“代言”,在心理动力学称之为“移置”。 “移置”现象为人们认识神经症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患者本人可以意识到的,能讲述出来的内容和所产生的情绪的强度并不匹配,因此并不容易被别人和本身所理解,这就给人们误解“神经症”与“精神病”甚至某些神秘的唯心主义思想有关系提供了机会。 强迫行为是大家熟知的一个词,这些行为的重复带有明显的仪式感,我们知道仪式的意义是避免灾祸的发生,指通过某些特定的自认为有意义的行为的实施,达到在象征意义上避免灾祸和厄运(不好的事情)降临。这种现象自人类的远古时期到现代(祭祀活动)一直延续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现象即是全人类的强迫症。这里所说的祭祀活动与现在的悼念活动相区分,后者的意义在于生者在失去中寻找自我,把悲痛化作动力,传扬并延续逝者的精神以及正能量,而祭祀活动的主要是以补偿和预防灾祸为目的。另一个区别则在于个体的强迫行为一旦被强制停止可能会引发强烈的焦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惊恐发作,从这个结论上看,强迫症与惊恐障碍的区别是比后者多了一道防线,这道防线就是强迫性行为(思维)。 通过实践观察我们发现强迫行为者本身所持有的信仰决定了强迫行为性质。一个唯物主义的(信仰科学)强迫症患者的强迫行为很可能是避免和预防某种疾病,例如,病毒,辐射,射线,谋害,盗窃等科学范围以内的不利情境(如,坚持认为手上有细菌多次洗手,反复检查门窗,被猫狗舔一下坚持要打狂犬疫苗等)。而唯心主义(有神论)强迫症患者的强迫行为往往带有明显的神秘主义,宗教主义色彩,预防和避免的则是某神罚(天罚),厄运的降临,不吉利的,邪恶的遭遇,鬼魂的加害等非自然的不利情景(如,对于某些不吉利数字的排斥,对于物品的摆放位置的执着,特定情境的特定动作等),在治疗干预下这两种情况可能发生转化。 强迫症(强迫行为)和其他神经症一样,因为其背后提供焦虑的能量供给源是潜抑的,所以使用理智的干预并不会有太好的效果,即便是使用暗示,催眠,或者行为主义疗法让其暂时停止了强迫行为,往往会有复发的可能。我曾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在较短时间内治愈了一位强迫症患者,但是其后来以惊恐障碍的形式复发了。(个人经验上来讲,更倾向使用动力学(精神分析)治疗理论治疗神经症和癔症)。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