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与遇事不急不气只差四个字的距离

2018-06-28 14:24:19 松果小编

        本文写作素材来自于收听【吗吗答】App中的公开电台而写,标题为《生气把女友联系方式删除,后悔了……》,2018年6月20日 ,全文内容(或部分内容)基于该电台内容进行开展写作。

 

        刚刚在松果公开电台聆听了一段情感咨询音频,很是冲撞我心,也引发了与我近来的一段顿悟相关的联想。


        音频中帅哥果友,频繁地与女友发生矛盾冲突,激化事件最直接的导火索是那晚原本相约六点的聚会,帅哥果友苦等到八点未见女友倩影后愤然离去,不曾想女友当晚还真姗姗而来。两厢对质,帅哥果友难按胸中怒火,女友觉得果友不该不告而别,结果针尖对麦芒,各说各的理,最终不欢而散,帅哥果友更是一气之下将其删除了好友。


        帅哥果友在懊悔中纠结,于是选择了电话咨询。果友想主动认错,抱歉示好,但感觉脸跌得很大;就此放弃这段情感吧,又已深有悔意,实在无法割舍。


        倾听者老师引导果友认识到其自身是希望对方给予他期待的微笑。他们互相宣泄自己的情绪,其实是在证明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分量。


        接着帅哥果友继续追问,自己这个急性子,该怎样调整自己,是就此放下这段情感,还是委曲求全、低声下气地去道歉讨好以继续维系这段吹弹可破的恋情。


        倾听者老师站在咨询师的专业角度,并没有正面给出或肯定或否定的直接答复。而是继续有条不紊地引导帅哥果友客观理解自己:你舍不得放下的可能是你的付出,疼痛的是你付出的情感,而不是女孩子这个人。你删除她也不是为了拒绝她,只是在引起她的注意。其实她在不在乎你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是否适合你。


        本文想和大家探讨的不是这个帅哥果友何去何从的问题,而是生活中如何避免鲁莽冲动、意气用事的话题。


        因为现实生活中还真真不乏其例,一时冲动,怒发冲冠,或为心仪之红颜,或为一己之私利,或泄一时之私愤,只图当时的痛快,无理智、不把控地说了,做了……火气来得快,往往也去得快,唯留伤害覆水难收,在彼此的心口烙上锈迹斑驳的痕迹,永难磨灭。因为即使仅仅是出言不逊,也会恶语伤人六月寒。是的,遇事躁急的处理结果,就是这样得不偿失,最后虽懊悔不迭。但流水落花春去也,已经于事无补,无法完美收场了。


        个中缘由,若在从前,我还真没用心思量过,因为一样一样的,当时的我也曾气过、恼过、怒过。但自从学了心理学,开展咨询活动后,发觉自己突然变得恬静平淡了、内心总有一种释然情怀。即使耳充妻子无休止地唠叨,目视儿子永远达不到点子上的学业,也会保持那份优雅与平和。


        反复琢磨这种变化的根由,原来心理咨询中有一条重要的“黄金规则”,即“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这是一种理性观念,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常常在挂在嘴边的要学会“换位思考”。


        今天我在这里不是来捅破这个道理的,因为大家对它都心知肚明。我更想表达的是学过心理学的遇事常常不急不气,而没有学过心理学的遇事则容易心浮气躁,明明都知道这四个字,偏偏又都只差这四个字的距离,到底为什么呢?


        其实啊!有些道理我们看似懂得,却未必愿意这样做;看似愿意这样做,却未必做得到;看似做得到,却未做得自然天成。


        这就如,你也知道该如何把字写好,但就是懒得有板有眼地写下去;也曾下定决心就这样好好写下去吧,但一操练起来又真的写不好了;一旦锱铢必较能写好的时候,又是那样的刻板僵硬。


        学过心理学的人,日染日习,“换位思考”等诸多优秀品行早已内化为本心的一种自发行为,久而久之无异于是一种遇事的本能反应。而且这种理性反应是一种正向的、积极的,它有别于宗教中的淡化与放下,因为宗教中的看开似乎更多的是一种逃避和躲离。


        换位思考,你肯定是懂的,所差的只是那么一点点儿小火候,我们要做的就是缩短与智者的这四个字的距离。我们如何做,才能有效缩短这段距离呢?


        先来直面一下目前的现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人遇事时,常常把“换位思考”这种思维模式束之高阁,基本上都是率性而为。就像一个人练不好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今天一笔一画好好写,明天东拉西拽随便划拉,永远无法定下形来,长此以往,也就永远无法内化为自己本性的一种自然反应。


        换位思考,既然我们都懂得它的好,何不在日常生活中勤加运用,一次、两次、三次……日久成习,遇事自然不会再又急又气。


        换位思考,做别人眼中雍容豁达、大度谦和的智者;换位思考,做自己心中平心静气、内心愉悦的明者。是于人也益,于己也益哉。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