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神分析角度浅论高考焦虑
2018-06-25 17:46:08
松果小编
“快考试了,我该怎么办,我能考得好吗?”相信大多数考生都会有这种焦虑状态。
考试焦虑在考生高考发生概率非常频繁。在我国高考虽然不断地改革,但是其重要性还是不言而喻的。这让我想到了口欲期的依赖和独立的矛盾。孩子的高考的成功。会涉及对父母的攻击。父母亲越能抗住孩子的成功,孩子会更敢成功。更容易平静的面对知识方面的积累本身。父母本身是有自我成就感的,也更容易放行。离开,独立毕竟是孩子必须走的路。一些父母尤其是因为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放弃了自己成功的父母。孩子的成功,可能既是他她想要的又是他她所没能力面对的痛。这些自我放弃了成功的父母或许在命运的沉浮里,会被自己孩子的成功深深激发出心痛的感觉。这个时分离的时刻,就可能激发分离焦虑。
考试焦虑还可能涉及肛欲期的控制和反控制。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控制也满足了某些父母的自恋。尤其对于母亲来说:“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高考后进入大学实际上就是“小社会”,离开父母踏入成年,有些父母心中的孩子永远是孩子的状态,离开父母意味着自己原来的父母照顾孩子的功能弱化了,这是他们短期内心理无法承受的。
另外考试焦虑也可能和俄狄浦斯问题有关。俄期一个矛盾就是成功与害怕成功之后的惩罚。害怕惩罚之所以不让自己过度地成功,曾奇峰老师也提到考试本身就是攻击性的表达一种、成功后对自己的自我攻击。具体来说比如有些学生父母不是高学历,有些是高中甚至初中毕业,潜意识中担心自己超越父母。经过大学的一个系统的教育,相信他在现实层面会获得一个巨大的成功,那么对于他的父母来说,他的成功就非常巨大或者他远远地超越他们。那么这种远远超越在象征意义层面上面就是对于父母的攻击。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父母对孩子有过于严厉的要求时,在考试期间不允许孩子娱乐也很少给孩子成功的体验或者攻击性的释放时,孩子就有这种感觉:只要我让自己舒服了,就会有惩罚。如果有这种潜意识存在的话,孩子不太可能考出好成绩。
如果要对家长提出一些建议的话,我觉得一方面要给孩子们时间,给父母们时间来体验成承受和度过,毕竟高考后孩子已经成年了,让家长能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来做好心理上的分离。一方面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曾老师说得要给予孩子“抱持性环境”,让孩子的攻击性和力比多不断象征化,有了更高级的成功也不会有惩罚,让孩子感到自己配得上自己成功带来的欢乐。具体来说就是给予他们适度的期望、关注和照顾,要尊重孩子的生理规律、应考习惯和性格特点,必要时候让他们宣泄情绪,是力比多和攻击性的释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