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总是焦虑?
2018-06-15 11:33:10
松果小编
强迫性“规则”是引起焦虑的原因之一,按照认知心理学派的理论,“规则”是中间性的心理结构,强迫性规则往往具有绝对和强迫的性质,如“我必须百分百的努力“,”我必须努力讨好别人“,“我必须完成我的理想”,而这些中间的心理结构是建立在核心信念之上的,其目的是为了掩盖或避免核心信念被激活,这些核心信念往往是消极的,如“我是差劲的”,”我不如别人“,”我是脆弱的“,”我不可爱,不值得被爱”,至于要问为什么人会有这种信念?答案是与个体成年之前的经历经验有关,尤其是重要他人(父母,老师)对个体的语音和态度起了重要作用。
焦虑的产生是因为这些规则受到挑战的压力的结果,由于这类规则的强迫和绝对性导致它们是缺乏韧性的(刚则易断的道理),这些规则被打破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如果我没有百分百努力,我就会被超越(我不如别人)”,“如果我没有努力讨好别人,我就不会被爱或者容易受到攻击",”如果我没能实现理想,我就是差劲的人“。当这些核心被激活将不可避免的使人们陷入抑郁的沼泽之中。
这些中间性的规则是建立在核心信念之上,对其的作用是掩盖和避免,而在它基础上则是表层的行为,如果没有执行这些绝对而强迫性的规则就会产生焦虑如楼主所说的没好好复习的焦虑,对考试结果的焦虑,看到别人娱乐认为是浪费时间和所产生的厌恶,显然是一种对自我不满(自己打破规则)的外向投射(防御机制)。
应对方法可以通过调整规则,降低规则的硬度(绝对性和强迫性)使其更具弹性韧性,举个例子,“我必须百分百努力”调整为“我最好努力“,"我必须讨好别人”调整为“我可以对别人友善”,“我必须完成我的理想”调整为“我会尽量努力完成我的理想”结果即便是无法百分百达成,但也要肯定自己已经达成的量(如,90很优秀,80也不错,70可以接受,60也是及格了),采用量化的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两级思维(全肯全否)。当然,对于规则的调整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需要一个不短的时间和反复的过程。这类问题的文章后续还会原创,敬请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