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作素材来自于收听【吗吗答】App中的公开电台而写,标题是《关系从很好到陌生,他心里在想什么?》,2018年6月5日,部分内容基于该电台内容进行展开写作。
相濡以沫,源于不能相忘于江湖。世界上,最残酷的莫过于“爱情,总会降临在少数曾被爱滋养的人身上,那些不幸而匮乏爱的人却往往求而不得。”
一条活在大江大河里的鱼儿,如同“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认知,审美”都被满足的人,他们对自我保持着忠诚尊重,他们的爱情观往往是“没有你我很好,有你我更好”,不去费尽心力地去质疑自己是否值得被爱。
相濡以沫是在缺乏“安全感,归属感,被尊重以及爱”的情感环境中出现的温馨场景,泉水干涸,鱼儿困在陆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湿润求得生存,用仅有的微薄的爱意取暖彼此。
而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对“安全感,归属感,尊重以及爱的需求”,又被称为匮乏性需求,处在缺失之中,人会诉求于外界的给予。世俗上的爱情观,往往起源于内心的这种渴求,寻找到那个能救赎自己的人。
故事中的女性A,26岁,已婚,讲述了自己与29岁同事B的一段两年多的情感故事,撇开道德上的评判,仅谈他们交往中的那些小温馨,说不动人那是假的。我需要你的时候,你在我身边;别人都否认我时,你站在我的身后;因为有你,我的世界有了很多色彩。
看到她的故事也许有人会感叹:如果他们都是未婚,没有了这层阻隔,在一起也是极好的。不会像如今两年多的一段情感,双方没有勇气去点破。但我们做解析,却不得不去思考其他一些很扫兴的问题:她与自己的丈夫是否也曾经相互关爱过?如果她的这段感情真的进入婚姻,还会不会变成如今婚姻的模样?
已婚,给出我们一个很伤怀的背景,女性A处在一段存在着却又没有情感接触的婚姻。她的婚姻映照出许多中国家庭的影子,漠视着躺在身边的人,不是不明白彼此的需要,却谁都不愿意满足对方的期待,早已在生活的琐碎矛盾中耗去了所有的力气。
细想这真的是一件挺恐怖的事:与一个让你感到孤独的人一起终老。所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分离的勇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结婚不怕晚,离婚要趁早”,当然我们更需要认识到:无论是在感情中,还是婚姻里,幸福不幸福终究取决于你是不是一条畅游在大江大湖里的鱼儿,两条岸上的鱼儿拼尽努力的温暖彼此,越是强烈的需求和付出,却越快的枯竭。
恰如《一句顶一万句》中的: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的孤独。故事里两者的感情像极了两条情感枯竭的鱼儿。
“相处两年多来我们挺有默契的,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陪着我过来,我身体不好,他会过来帮我,关心我……他那里有我缺失的的东西,我缺少的东西在他那里都可以找到。”
相信很多读者都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这里的默契是:在他那里,我得到了我想要的。
相信也会有读者质疑:这说明什么呢?彼此能够满足对方,这不是爱的一种表现吗?
或许,在这里需要谈论一下喜欢与爱的不同。
你说,你喜欢一个人,喜欢他的眼神里的干净,喜欢他随时散发着真实的味道;喜欢他独特的个性,喜欢他洒脱的活在别人眼光之外。喜欢是欣赏,也是认可,去触及对方的本质,见了喜悦,不见,也未辗转反侧或日思夜想。
因为喜欢,遇见一个人自己的世界便多了份美好,因为喜欢自然原意彼此亲密,贴的很近,喜欢慢慢的被凝练,升华为爱。
A的情感故事,未必与喜欢有关,它更可能来自内心——那些渴望被填满的缺失,那些需要被抚平的伤痕。
由彼此满足而产生的感情,伴随着一种心有灵犀的错觉:我看到你的需求,你也看到我的需求,我愿意满足你,你也主动的满足我。因此A有了“我们有默契”的感受。错觉仅仅是错觉,代表这两个人看到了彼此缺失的那部分,而那部分也只是人的一部分,再深层次的亲密关系里,却是彼此全部的碰撞。
被需求左右的感情像是被乌云遮蔽,患得患失是它的主题,总想去抓住更多爱的证据,太匮乏,太想要,结果往往做出破坏情感的行为。
他们的关系从很好到陌生的过程,这么说并不恰当,不如说他们的关系从最初的淡淡的温馨,到如今纠结的痴缠。
A在自己的故事,强调着对方面对自己时那与众不同的态度,又总在彼此的伤感中体会对彼此的在意,这些背后是缺少喜欢导致对这段情感浓浓的不确定感。
A的离职,A的换岗,包括A删除对方的微信。敏感的读者可以解读到,这背后是A渴望两个人有更亲密的,更确定的关系导致的。暧昧很近,情人未满,,彼此却都没有跨进一步。“我就要离开的,你快给我,否则我真的走了”这是她去验证对方是否在意并爱自己的方式,而B缺少了A的慰藉,就像一条独自被遗弃在陆地上的鱼儿,无法呼吸。
A和B接下来的故事,如何进展,也许因为双方的暂离终无法承受心灵的痛苦,打破一些限制,妥协后彼此走的更亲近。但最终也许只是重复一个婚姻过程中的轮回,从相濡以沫,到精疲力尽,彼此都无力去满足对方。应验着那句话:失去一段感情的最好办法,就是得到它。或许,对他们,得不到才是最好的结果,在未得到的世界里,还可以幻想着“得到”是多么的美好,拥有反而是那最可怕的事情。
两条陆地上的鱼儿,再多的付出终究总走向枯竭,因为对方也是鱼儿,而不是水本身,他们所能付出的情感就像是没有源头的消耗品。
每一段感情,对于个人来说都是一次打破轮回的机会。看见自己的需求,不因为了满足而失去自我,不因未满足而伤害对方。
心理咨询的价值也在于此,用第三只眼睛去审查自己的恋爱中那些破坏性的固有模式,在爱中修行,在修行中去爱。
美好的爱情不仅仅是遇见,更不仅仅是满足,更是彼此有毅力的经营。
【青峰】咨询,给你最专业的情感解读,陪伴你寻找自己的幸福。
最后,分享叶芝的爱情诗《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和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火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上的山上它缓缓地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