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总是贬低孩子?

2018-06-02 16:25:35 松果小编
在我国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家庭教育问题,经常性的贬低和严厉批评是造成自卑,怯懦,抑郁,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损害了被教育者的心理健康。很多父母曾经深受其害,但为什么他们还是采用相同的方式教育子女呢? 我想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给出答案。第一方面,认同作用。父母被他们的父母养育的时候,也是被如此对待的,他们如果认同这是一种对子女“爱”的表现,那么当有一天他们为人父母的时候也会用这种方式去表达“爱"。另一个方面的解释实际上是第一种解释的延伸,下面我将证明这一点,子女对于大多数父母而言是自我的延伸,父母视子女为生命的一部分以及延续,不断的对于子女的贬低和不信任,实际上是一种对自我不满、自卑、自我贬低的投射或投射性认同,简单来说他们实际上是自卑的,认为自己是“不好的”,对这种自卑的情感需要投射出去来进行防御,那么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子女更适合作为投射的对象了。我们通过以下显而易见的现象来说明:当他们躲在坚固的防御工事(爱的旗号,权威)之后时,他们会说“我这是爱你,希望你好”,当经过“艰苦的斗争"使防御壁垒变弱时他们会哭泣着的说“我这样做其实是担心你会像我一样(或者像我想的一样)”,我们如果再多问一句:他们为什么会认为子女会像他们一样或者会像他们想的一样,并为什么会对此有这么大反应?这种主观的投射已经显而易见了。至于为何他们会自卑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上述的第一种解释,因为他们父母也是如此对待他们的。所以此类问题存在代际遗传的性质,这在三代以上家庭中很容易发现。 接着这个问题继续讨论下去,很多人始终不理解为何一个人的自卑是如此根深蒂固,即便是他成人后在许多方面看起来“还不赖”,解释如下,人类的生命早期是脆弱而无助的,对于一个而幼儿来说,父母(成年养育着)老师是“神”一般的存在,他们掌握所有的知识(无所不知),他们强大而有力(无所不能),我借用一句宗教里的著名语句(本人无意表达或讨论宗教观点)“神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那么如果“神说,你是不好的,你不如别人”作为幼小的人类(幼童)是无力反驳和质疑的,并把这种信念深深的刻在心里。当你长大成人,“神”们已经不再是“神”,而变成了普通人(父母,老师),当他们再说“你是不好的,你不如别人”,你会产生愤怒和质疑,因为他们早已不代表权威(神),但你又很在意这些话,因为这种贬低的语言就像是曾经“神”所种下的魔咒,每当有人念出这个咒语,就会穿透多少年来你苦心付出的一切努力来掩埋和深藏的自卑,让你情绪失控陷入狂躁的愤怒或深深的抑郁之中,即那句“你是不好的(差劲的),你不如别人”。 综上所述,当看到这篇文章的“神”们(父母们),不管是为了社会的下一代的心理健康,还是为了自身基因更好的延续,请慎重“下咒”。如果你已经被“魔咒”缠身,请相信你依然可以凭借爱的力量去阻断“魔咒”的继续传承,让它永远止步于自身。我也同样相信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你会发现它在你的心中也在淡然逝去,因为它的能量来自于你曾经的认同,当你不再认同这种“爱”的方式并付诸于行动的时候,它会因能量供应的阻断而枯竭。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