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在亲密关系中的两个误区 转载

2018-05-29 12:22:52 松果小编
今天说两个女人在亲密关系中的常见的误区:一个是不把自己当成完整的人,一个是不把对方当成完整的人。 先说不把自己当成完整的人,这样容易形成一种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 一个女人进入到亲密关系,如果是为了找一个安全的靠山,就有可能会预设危机。也就是说,我的自我功能不完整,需要通过与另一个人融合,或者依赖一种契约关系来使我的自我功能完整,这样的关系迟早是会有问题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想象一下,假如一个完整的人格是一个圆,某个女人她缺一部分,这个时候她想通过与一个男人的亲密关系来填补这个部分,可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男人为填补这个部分做好了准备,因为这是人格缺损,如果是矿泉水瓶盖子打不开了,这样的事你让男人给你做一做可以,但是你要和他搞融合性的体验去填补缺损的这个部分的话,你迟早会失望,因为这让别人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和义务,一旦别人累了,就会逃跑。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女孩曾经谈过多次恋爱,谈恋爱的时候如胶似漆,但后来都是男方主动离开了她。从旁观者的角度看,那些男人离开她的原因是她太纠缠,太离不开别人的关注和呵护,别人会想,谈恋爱时尚且如此,结了婚那还了得?在她27岁那年,在又一次失恋之后,她自杀了。她的遗书上写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真正可以信赖、可以依恋的人。”也许她是对的,因为能够担当得起那么沉重的信赖和依恋的人,本来就很少见。 如果一个成年女人在亲密关系中间,对所爱的对象的要求还是,“你必须满足我的所有的需要”的话,这实际上有点压榨、功利的味道。这样的依赖我们可以理解为,她把自己原本就拥有的满足自己的能力投射给了男人,再对男人诸多期望,结果是一靠就失望,然后满腔愤怒。这其实是自设陷阱,只是为了证明对失望从不失望。 再说不把对方当成完整的人,这样容易形成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有些女性在学了心理学之后,回家就挑剔老公的各种毛病,希望通过心理学把老公改造成一个理想中的样子。 但实际上两个人相爱、结婚,表示两个人都是成年人,成年的本质是成品的意思,就是彼此满意于对方此时此地的样子,而不是满意于即将成为的样子。如果是满意于对方即将成为的样子,那意味着不把对方当成“成品”,这是对对方的极大攻击和贬低,表示你不爱他的现在,而爱幻想层面的“别人”。 而且副作用是,在男人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如果女人过度参与,那就把他自愿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动机,置换成了外界的压力,哪怕是来自女朋友或者妻子的压力。想想这时男人的感受可能是什么?他一定会觉得,自己是被期望、被驱动以及“被活着”。这时原本的亲密关系就变成了双重关系:除了亲密关系,还有类似学生和教导主任的关系,而没有人愿意一辈子做状态凄惨的学生,所以这样的关系迟早也会产生危机。 如果一个女性在亲密关系中对自己的伴侣过度要求,可以理解为她把对自己的期望投射到了对方身上。从本质上来说,这样的过度期待实际上是向他人传递焦虑的一种方式,简单地说就是推卸责任,因为她不能通过自我成长的方式成为理想化的自己,所以希望对方成为自己期待中的样子。而对方如果逃离,不过是想远离她的自我攻击向外散射的火星而已。换句话说,“应该怎样”是一种暴力,是为冲突做准备的,我没做到,我就自我攻击。你没做到,我就攻击你。 在亲密关系中间,我们要做的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照镜子:我爱你不是因为你可爱,而是因为在你面前我觉得我很好,所以我爱上你了。所以在亲密关系中间我们需要审视一下自己发出的信息给别人的感觉是,别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是可爱还是不可爱。如果你散发出的信息都是别人不好,还希望别人来爱你,这是反人性的。人性不是这样子的,人性是,我见到你之后,我觉得我很好,所以我爱上你了。 本节小课, 送给大家一句话 在亲密关系中,对对方的依赖或者控制,超出了一定的剂量,就意味着在透支亲密,而非创造亲密。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