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感力
2018-05-22 15:15:27
松果小编
有见识的人,会努力摒弃玻璃心,不断增强钝感力
记得樊登老师讲过一个故事,一位新手医学助理高高兴兴地来医院任职,却不曾想每天被导师骂得很难听,这位导师的臭脾气是众所周知的。
其实,在他之前,这位导师已经把前面两位助理都骂走了。
然而这位新助理却没有因为导师的谩骂而沮丧泄气,他按部就班地完成着自己的工作,微笑着面对工作和同事,积极地参加科研项目,似乎丝毫没有受到导师情绪的影响。
慢慢地,他的医术有了突飞猛进,科室的一些重要项目都要他参与进来,最终他成为了那所医院最年轻的医学教授。
这位医学助理是睿智的,他懂得把精力专注于研究医学技艺、提高自身能力上,而没有沉溺于负面情绪的沼泽里。
原来,他从小就饱读诗书,精通文理,利用寒暑假经常走访名家胜地,他的见识和博学早就在内心深处,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有见识的人,亦是有胸怀的人,有见识的人,亦是钝感力超强的人。
“钝感力”一词其实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
按照渡边淳一自己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有点“延迟满足感”的意思。
杜鲁门和特朗普在竞选总统的时候,都不为大家所看好。
尤其是特朗普,远远落后于希拉里,但他有着超强的钝感力,有着常人没有的见识和耐力,专注于做好眼前的事情,最终坐上了总统的宝座。
霍金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残疾上,而是全身心致力于物理学研究。
如果他整天为了自己一辈子坐轮椅而郁闷,就没有后来的黑洞学和《时间简史》。
今天,当大家都在试图抢先跑出去几十米,或者都在训练那种有爆发力而没有耐力的短跑时,聪明人不妨练就一颗永远摔不坏的强大心脏。
有一颗强大的心脏,自己总是能够不断坚持地跑下去,即使跌倒,也能不断爬起来。
如果还能够一边跑,一边欣赏路旁的风景,那就更好了。最终跑到终点的会是这样的人。
中国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要知道好运气只能是一时的,有见识的人对于坏运气能处之泰然,好运气淡然一笑。
《庄子》曰: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这句话说明,人最终能走多远,取决于他们的见识。
我们常讲“名师出高徒”“要与比自己好的人为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实际上就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见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