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不必无私奉献 你还有另外更好的爱给孩子 致母亲节
2018-05-12 20:23:53
松果小编
作者:静静的海(心理咨询师)
又到母亲节了,各种歌颂赞美母亲的声音再次铺天盖地而来。我也是一位母亲,这些天我也在感受着这些美好的祝福。
母亲这一形象一直是最伟大无私、是最值得可歌可泣的楷模。她是生命的孕育者、抚养者、奉献者。母亲光辉神圣的形象似乎与生俱来,是上天赋予的最完美的角色。
可是在这个光辉形象的背后母亲都付出了什么?从孕育到培养一个生命,母亲那种呕心沥血、燃烧自己的付出真的就是命中注定吗?
这些年来我对各种赞美母亲的艺术作品越来越无感了,我心底里却越来越清晰地升起另一个声音:难道母亲只能是这样一个奉献者、殉道者的形象吗?
从一个貌美如花的妙龄女子到一个满脸皱纹的驼背老妇,这中间经历了怎样艰难辛苦的过程?母亲的一生只能这样度过吗?是谁给母亲打造了这样一顶皇冠箍在头上,是怎样的道德绑架捧杀了母亲?
中国人很喜欢要求别人无私奉献,员工要为组织奉献,个人要为社会奉献,母亲要为家庭奉献。似乎只有无私奉献的人才值得赞扬,而一个只考虑自己感受的人是自私的。
因而就有了无数个中国式的母亲一生勤俭无私、任劳任怨,用跪着、趴着的姿势托举起孩子的人生,用牺牲自我、成就孩子的方式找到一点点存在的价值。
于是我看到有的母亲一生节衣缩食,把钱都花在孩子身上,当自己和孩子的需求发生冲突时,永远都是选择压抑自我需求首先满足孩子。于是我们就经常会从新闻中看到,一个极度奢侈的孩子和一个极度节俭的母亲,孩子像一个放高利贷的人频频压榨母亲,最终母亲实在拿不出钱了,换来的是孩子的打骂、羞辱!
这种养育状态下长大的另一类孩子,一方面像母亲一样极其节俭抠门儿,但又会经常失控地疯狂消费,因为他们在潜意识中要帮助母亲弥补过度压抑的遗憾,而事后又会深深自责,如此陷入到无限恶性循环中。
我还看到有的母亲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敷衍潦草、浑浑噩噩。不过一提到自己的孩子就会两眼放光,声称自己这一辈子完了,但要好好培养孩子有出息,让孩子代替自己实现未了的心愿!
于是就有了那个背负着两代人沉重愿望的孩子,被无形的鞭子抽打着负重前行,要么真有出息了,然后长成了那个看不起自己父母的人;要么实在不堪重负累倒在长征路上,从此一蹶不振,又变成了和父母一样的人,继续把希望再转嫁到下一代身上。
最悲哀的是那类讨债型母亲:她们确实也在为孩子操劳奉献,可也喜欢把“为了你”等口头禅挂在嘴边当做对孩子的紧箍咒。例如:“都是为了你我才省吃俭用的;要不是为了你,我也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都是为了你我才跟你爸凑合过一辈子的;你这个没良心的竟然不听我的,我还不都是为了你好?
这类母亲一边为孩子付出,一边又觉得很委屈,于是常年用病态的爱和歉疚感控制孩子。而孩子一边觉得愧对母亲,一边又想远远逃离,最后一生都活得挣扎扭曲、内心分裂。
现在流行一句话: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是啊,你花重金给孩子报辅导班,又留出了多少钱也让自己去学习成长呢?你每天督促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又付出了多少努力和孩子共同进步呢?你内心贫瘠,举止粗俗,孩子怎么可能被教育成一个精神的贵族呢?
你舍得花钱给孩子买各种名牌,自己却穿着多年的旧衣烂衫,衣食住行都邋遢得像个乞丐。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不会从父母身上感受到尊严和美好,只能学会自卑和虚荣。
父母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榜样,是孩子精神层面的导师。所以我们首先要让自己活出导师的样子来,我们首先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是有精神追求、有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完整的人。其次我们才是某人的父母,一定要分清主次不能把身份颠倒了。
母亲,你的人生不是只有无私奉献,你也需要享受生活、精致自我。你要用智慧让孩子的父亲也参与到养育孩子的工作中,这也是他的权利和义务。
你更要信任自己的孩子,放弃那个生活中做仆人,学习中做监工的角色。不要把全部的精力时间都和孩子捆绑在一起,你要相信孩子有主动学习的动力,有自我成长的能力。要学会放手,只需要在一旁静静欣赏那棵小苗,会依照大自然的预设不断成长成才!
真正的母爱应该像大海一样,她首先能够引入无数溪流,将自己灌注的丰沛饱满,再用无限充盈的宽度和广度容纳和滋养自己的孩子。孩子只需要在大海里欢快畅游、尽情成长,而不需要反哺大海,甚至可以忘记大海的存在!
好的母亲不是匍匐在地做孩子的阶梯,而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陪伴者、引领者;她同孩子一样努力打造自我,一起迎接人生挑战,他们是互相分享胜利喜悦的同伴;
她不需要靠牺牲自我成就孩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她是能够和孩子明确分工、协同作战的同盟,是一对彼此成就的合作者!
一个健康有爱的母亲在爱孩子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先滋养热爱自己,让自己像鲜花一样绽放,像阳光一样温暖快乐!只有自己的生命丰富多彩、能量充足了她才能给到孩子健康饱满的爱!
她在付出爱的时候不是委屈匮乏的,而是开心愉快的,这种爱的付出同时也会滋养到自己,这种无条件的爱是不需要孩子回报的。那么这时孩子无论接收到多少母爱,内心都是喜悦幸福的。心中不会有压抑感,不会有愧疚感。
这样长大的孩子生命将会是有力量的,因为他学会了自尊、自信、自爱,学会了要为自己而活。他不需要背负太多情感债务,不需要扮演悲情的报恩者,他只需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绽放出最天然明媚的光彩,这样的人才能真正活出一个最真实可爱的生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