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摔得很痛时,没有人关注陪伴!

2018-04-15 20:05:56 松果小编
2018年4月13日,星期五,娃3岁10个月。        晚上九点了,我问娃要洗澡吗。 娃说:“不要,膝盖会痛”。        我透过破了一个洞的裤子,看到娃膝盖的伤,红了一块,没破皮,有几个暗黑的血点。         娃在幼儿园经常摔跤,有时会看到他腿上青一块红一块,现在小腿骨上还有一块青的,以前我会问他:你这里摔了。 他就没事一样,没反应。所以我都习惯了,也不问他了,免得我大惊小怪的。        娃要我陪他打球,我说:要爸爸陪吧。他爸说:我们一起洗了澡,再打球吧。 娃不愿意。       我陪娃呆了一会儿,等他爸洗了澡,我就去洗澡了。我想娃会要他爸陪他洗澡的。(之前一直都是爸爸陪洗澡)                等我洗完澡出来,他爸在房间里,娃坐在客厅,一脸难过,我就说:你看起来很难过。        娃说:妈妈陪我。        我问:好的,你需要妈妈抱抱吗?        他就过来了,我抱着他,尝试倾听他:你有些难过,刚才爸爸要你洗了澡再打球,你感觉爸爸在谈条件,想强迫你洗澡了?        他点头。        我问:洗澡是你的事,你可以选择的。你现在想去洗澡吗?        娃说:膝盖痛。        我说:那可以怎么办?擦点药?用创可贴?        他爸听到我们的对话,就从房间出来了,坐在我们旁边。         我问娃:你想跟爸爸说:你刚才叫我洗澡时,你在谈条件,想强迫我,我不舒服?        娃就跟着说了,然后加了一句:请你向我道歉!        他爸说:对不起!        娃说:请你尊重我。        他爸说:好吧。        我问:问题解决完了吗?        娃说:解决完了。        我说:你现在要去洗澡吗?         娃说:膝盖痛。        他爸问:膝盖摔了,在哪里摔的?        娃说:幼儿园。        他爸说:老师没看到你摔了,        娃就开始哭起来了,扑到爸爸身上,        他爸说:没有老师知道你摔了。你好痛呀。你好难过呀!        他爸说一句,娃就哭一声,哭得很压抑,像卡住了堵住了一样。        我觉得娃哭得很不痛快,还有情绪没有被看到,我抱着娃,感觉一下,说:你哭了很久,没有老师知道你摔了,没有人帮助你,你感觉好孤独,好无助。        娃又哭,还是不痛快的那种。        我又尝试说:爸爸妈妈也不在身边,没有人陪你!        娃又哭了,一会又停了。        我试着说:你感觉自己不好了,老师才不关注你,不爱你了?        他低声地哭着点头。        我试着说:你感觉到有点羞耻感?        他点头。        我说:你也感觉到不安了。        他点头。        我们都没有说话,陪伴着这份羞耻感和不安。                过了一会儿,娃抬头看着我说:再说一次。        我说:你摔了一跤,膝盖摔得好痛。        娃就开始哭,哭声大一点点,没有刚才那么压抑了。        我说:很难受。        等娃不哭了,我说:老师没有看到你摔了,没有老师知道,没有老师来陪你。        娃又哭起了,哭得很伤心。        我说:很伤心。        等娃不哭了,我说:爸爸妈妈也不在身边,没有人陪你。        娃濠头大哭了一会儿。        哭完了,我说:你感觉自己不好了,老师才不关注你,不爱你了。        娃没有哭了。        我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了,就停了下来了。(难受的时候,爸爸妈妈没在身边陪伴而难过)        过了一会儿,娃又抬头看着说:再说一次。        我说:你摔了一跤,膝盖摔得好痛,很难受。           娃又开始哭,我抚摸着他的背。        等他哭完了,我说:没有老师关注你,没有老师陪你。        娃就放声大哭。        哭完了,我说:爸爸妈妈也不在身边,没有人陪你。        娃没有哭,没有反应。        我试着说:你感觉自己不好?        娃也没有反应。        我不知道说什么了,就停下来了。(难受的时候,老师没有在身边陪伴而难过)        过了一会儿,娃说:再说一次。        我心想:这是要第四次倾听。我越倾听,越不明白娃难过的点在那里。刚才他感觉老师没陪他而难过,可是,在幼儿园里,如果娃哭的话,每个区域都有老师,怎么没有老师出现? 那可能是娃当时没有哭。        他爸看我没有说话,就开始倾听娃:摔痛了膝盖,哭了很久,没有老师来关注你,来陪你。        娃又放声大哭,哭得很痛快,哭完了,情绪好点了,我在想他会不会说:再说一次。等了很久,娃没有说这句话。我看了一下时间,哭了半小时后,我说:老师不知道,你想老师关注你陪你,你可以去找老师,告诉她。        娃说:你说。        我说:这是你的事,你自己说。        娃说:给陈老师打电话。        我说:陈老师现在睡觉了,发微信吧。        娃就在微信里说:陈老师,我摔得膝盖好痛。        摔痛了膝盖,哭了很久没老师出现,就这么多情绪了,哭了半小时。 摔痛膝盖这件事,倾听了四次的情绪,回过头来看,最前面的被倾听是衍生出来的羞耻感和不安,然后是有情绪没有人陪伴的孤独无助感,接着是情绪没有被关注的难过,最后是原发的摔痛膝盖的难受情绪了。        人在情绪里的时候,需要被看见,被关注,需要陪伴。如果这个需求没有得到回应,就会衍生出的孤独无助,并向内归因“因为我不好,所以才没人关注我,而有了羞耻感”,有了一份不安,所以第一次他爸倾听的时候,娃哭得很压抑,像是被什么卡住了堵住了一样,原来是羞耻感。         如果情绪长期不被看见,不被允许,就会有很深的羞耻感,会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有情绪的,会形成“我不好”,“我不被爱”的自我。        人类共有的渴望:被爱的,被接纳的,被认可的,有意义的(被欣赏),有价值的(被重视),自由的(权力界限)。        儿童的基本心理需求:被重视,被关注,安全感,被接纳,爱与被爱,被欣赏,被认可,界限(权力)。                 在孩子的事情里,认可他的行为(身体),关注他的感觉,重视他的情绪,接纳他的想法(心理),尊重他的权利(界限)。当孩子在不断地体验过程中,得到这些基本心理地满足,会完成一次完整的成长;在生命的前6年里,当孩子不断地经历完整的成长中,就会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形成一个健康独立的人格。 及时回应的重要性        人在发出需求信息,等待回应的时间是7秒。超过7秒没有回应,就会有不同的情绪出现。         婴儿的等待时间是七秒,婴儿哭了七秒,还没有人出现,就会产生受挫的感觉。有句话说:无回应之地,乃是绝境。 妈妈长期不回应孩子,婴儿就会减少甚至再也不向妈妈发出呼应。婴儿需要及时回应,及时满足。没有回应,就是黑暗;有了回应,就有了光。        3岁左右的孩子,也需要及时回应,可以延迟满足。我娃有时会假哭,想引起注意,但没人回应他,他就有情绪出现,开始真哭了。        成年人,在发出需求时,也需要及时回应,如果没有得到回应,成人会对“没有回应”作出不同的解释。很多成年人,对于没有回应,会认为是因为“我不好”,所以不值得被关注,被重视。这种反应模式,就是小时候没有得到及时回应而形成的。                我自己的体验,3月24日的音乐课,我迟到了,大家已经形成小组在体验活动,我当时想找机会加进去,站了一两分钟,没找到机会,就开始感觉有被忽视,不重要,我不好的情绪要出现了,然后马上被人拉进去了。那个瞬间,相当于我要掉下悬崖了,突然被人拉上来了。 恰对好处的挫折        孩子摔痛的膝盖,会有这么多的情绪,有些父母会想要保护孩子,那就不要让孩子摔跤了。过于保护孩子,孩子会失去很多体验的机会,会阻碍孩子的发展。         温尼科特曾说过,“适度的挫折使人成长。” 也就是要给予“恰到好处的挫折,以及‘抱持(holding)性的环境。         恰到好处的挫折,允许孩子摔跤受挫,在哭的时候,需要陪伴的时候,就出现满足他;能让孩子感受到真实世界的存在,而且还能检验自己的真实能力。孩子通过反复地体验,发展了自己的能力,情绪得到关注和重视,会形成“我可以”,“我是被爱”的自我。        如果过度的保护孩子,不允许孩子摔跤受挫,孩子就没有体验的机会,能力得不到发展(能力层面)。同时,心理会处于一个无所不能的想象中,当他遇到些许的挫折时,又无法接受挫折的,而对现实环境会产生恐惧,没有安全感(心理层面)。而且,如果我们始终把自己的孩子当成需要被照顾的人,慢慢地,他就会觉得自己在家庭中的价值不高(自我人格)。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