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仪式感”--良好亲子关系的必备品

2018-04-12 10:45:40 松果小编
幸福的家庭之间通常有一定的共性,它们在亲子关系方面有规律可循。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人决心自杀。在自杀前,他给父亲打了最后一个电话,想听听父母的声音再上路。在电话中,他绝口不提自己的自杀计划,只问父亲在做什么。 父亲回答:“我在煮面。” 这个年轻人静默了一下,说:“爸,净面不好吃,你多加一个鸡蛋吧。” 父亲咂咂嘴,笑了:“那还用说!除了鸡蛋,我还得加上榨菜、香菇、辣椒油和昨天炒的肉丝,那味道闻上去就香啊,和你小时候爱吃的一模一样……” 接着他又问:“你那边吃什么?多吃点好的,别亏待了身子。” 年轻人喃喃的应了几句放下电话。他突然间很想吃一碗父亲煮的那种面。 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把死的念头完全挤到了一边。于是,他去超市买回了所有的佐料,开始精心炮制那一道按父亲的食谱煮成的家乡面。 厨房里香气四溢,煮好的面堪称活色生香。 年轻人狼吞虎咽的吃完了那碗面,他再也不想死了。 他买了车票,打算回家陪父母多吃几顿饭。 对于这个年轻人而言,这是“一碗面拯救了人生”的故事。其实拯救他的不是面,而是家庭生活在他生命中留下的美好印记。正是这些有气味的回忆,在他最脆弱最危急的关头拉了他一把,让他悬崖勒马,没有做下不能挽回的事。 能让一个家庭成员的关系健康,彼此深爱,联系紧密,经过心理学家Barbara Fiese和她的团队的研究,其中的重要秘籍之一就是这个家庭能够一代代有效的传承他们的家庭“仪式感”。家庭中的“仪式感”会渐渐融入这个家族的血脉,成为每位成员身上有血有肉的一部分。 家庭的“仪式感”具备强有力的“黏合”家族成员的作用,即便是在最动荡压抑的社会环境中,仍然能稳定人心,让成员体验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研究还发现,家庭的“仪式感”还和家族成员的婚姻满意度、个人身份认同、孩子的健康程度、成绩高低、家庭成员的情感纽带等直接挂钩。愈是具备“仪式感”的家庭,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成功和满意度就愈高。 因此,研究得出了“家庭仪式感是天然、积极而有益的”这个结论。 就像不同文化环境下的国民会有不一样的习俗,中国人过春节而美国人过圣诞节一样,家族与家族之间的传承和仪式也是不同的。家族的传承和“仪式感”,能让哪怕最幼小的家庭成员感受到只属于这个家族的印记,由此而拥有身份、记忆、目标、品行,乃至该家族所重视的精神力量。 “仪式感”对于温馨的家庭生活来说,是如此的重要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容易建立和实施的几种“仪式感”如下: 1. 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和家人聊一聊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家人围坐桌边共进晚餐”就比“一边吃饭一边心不在焉的看电视”要强得多。每天一起吃晚餐,同时讨论“今天你的学校/工作中发生了什么”,能从彼此那里获得情感支持和有效建议。 2. 传统节日时的家庭聚会 家庭成员一起庆祝传统节日,也是一种最典型的家庭“仪式感”,能让人产生“生活是稳定的”体验 3. 家庭成员定期出外旅行 至于旅行的目的,可以有很多:美食、美景、彻底放松、磨练意志力、锻炼身体、见识不同的文化……当家庭旅行也成为一种“仪式感”刻入成员们的脑海,他们至少会对于这个世界有更深的认识和更好的期待。 看到更大的世界以后,方知道自身的烦恼渺小。 一个成熟的家庭,是能利用它独特的仪式感方式,在家庭成员最绝望时向她伸出援手,一把将其从黑暗边缘拉回来的。 我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来建立起符合自身的家庭仪式感,这是想成为一个幸福家庭必不可少的步骤!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